每年的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氣。對于養生來說,清明時節基本上不會有寒流出現了,即使在天氣交接中會出現幾天的"倒春寒”現象,但氣溫的大趨勢是不斷升高的。清明前后,比較顯著的氣候特點是多雨,天氣比較陰涼,養生重點應該放在補腎、調節陰陽虛亢等方面。
清明時節比較常見的陰陽失調證型有:
(1)陰虛陽亢證,常見的癥狀包括:頭痛頭暈,耳鳴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面色潮紅,四肢麻木。
(2)肝腎陰虛證,常見癥狀有:頭暈眼花,目澀而干,耳鳴耳聾,腰酸腿軟,足跟痛。
(3)陰陽兩虛證,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常見的癥狀有:頭目昏花,面色蒼白,間有烘熱,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有水腫。
防治這些病癥,應針對陰陽失調,本虛標實的病理,從調和陰陽,扶助正氣著手,采用綜合調養的方法,從飲食、起居、情志調攝等方面多下工夫。
清明進補食療方:
1.蘿卜、生姜汁
材料:蘿卜、生姜各適量(蘿卜10份,生姜1份),食鹽少許。
做法:將蘿卜、生姜洗凈搗爛,取汁,加食鹽調勻。每次服150毫升,每日2~3次。
功效:寬中下氣、和胃止痛。
適應證:胃脘部陣發劇痛、腹脹等。
2.玄參燉豬肝
材料:玄參15克,鮮豬肝500克,菜油、醬油、生姜、細蔥、白砂糖、料酒、濕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豬肝洗干凈,與玄參同時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燉煮約1小時后,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將炒鍋內放入菜油,投入洗凈切碎了的姜、蔥,稍炒一下,再放入豬肝片中,將醬油、白砂糖、料酒混合,兌加原湯適量,以濕淀粉收取透明湯汁,倒入豬肝片中,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明目。
適用:肝陰血虧虛所致的兩目干澀、迎風流淚、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夜盲癥以及慢性肝炎而屬肝陰血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