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宜清涼解暑。宜食用清涼食物和各種瓜果,如綠豆、玉米、毛豆、西瓜、冬瓜、黃瓜等,一方面可解暑氣,另一方面又可補充因出汗多而損耗的大量體液和礦物質。
第二,宜以苦為補。苦味雖不那么受歡迎,但其瀉火、通下的作用不可低估。苦瓜、啤酒(少量飲用)等可平息心火,減少出汗,保存津液(但不可太過,以防苦寒敗胃)。
第三,宜芳香祛濕。由于陰雨連綿,氣候潮濕,氣壓低等因素,可影響血液通暢,使人周身乏力,甚至關節酸痛。宜選用藿香、佩蘭、生薏仁米、陳皮、炒防風等煮湯、熬粥服用,可驅濕除邪。
第四,宜健脾化濕。適用于脾虛、苦夏者,用焦白術、炒薏仁米、制蒼術、扁豆衣等煎湯,日服用2次;或研磨成末,泡湯代茶飲,對脾虛生濕、見食生厭、口中發黏者有一定補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