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吃:趙家館餃子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8-12 10:58   2,602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河北小吃-趙家館餃子簡介:久負盛譽的趙家館餃子,是昌黎縣傳統的老字號風味食品,以圓籠蒸餃為主。其特點是:選料講究、皮薄餡散、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水靈可口。形成了海鮮、素餡、肉餡、什錦四大系列,十三類品種。

趙家館餃子

趙家餃子館包的圓籠蒸餃,皮薄餡大,香而不膩,水靈可口,是昌黎聞名遐邇的地方傳統食品。

昌黎趙家館,位于昌黎縣城鼓樓東大街,始創于1921年,創始人趙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餃子大師。趙家館和趙家館餃子主要經歷了四十年代的紅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間的艱難期、“文革”后的振興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久負盛譽的趙家館餃子,是昌黎縣傳統的老字號風味食品,以圓籠蒸餃為主。其特點是:選料講究、皮薄餡散、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水靈可口。形成了海鮮、素餡、肉餡、什錦四大系列,十三類品種。由于趙家館餃子風味獨特,市場暢銷,《人民日報》海外版、《河北日報》、《經濟日報》、《食品報》等都有報道,曾轟動海內外。

歷史文化

趙家餃子館的創始人、人稱趙老二的趙福元,是遠近有名的一代餃子大師。趙福元生于1907年9月5日。在他尚未來到人世間時,他的父親就帶領家人從昌黎縣城西的后封臺村來到了昌黎城關。他的父親先在西關王家店當了幾年雜工,后來在西門外支起一個小飯攤。趙福元稍稍長大,就成了飯攤的一個小伙計,與哥哥一起跟著父親維持生意。不料,沒過幾年,哥哥撒手而去,嫂子被迫改嫁出走,家中的生活擔子過早地落在他的肩上。在苦難中長大的趙福元,發誓要讓一家人過上半溫半飽的日子。在他30多歲時,縣城南關蓋起戲園子,他決定不再到處趕廟會、追集市賣燒餅,在群仙茶園附近支起布篷,建立了個固定營業點。又過幾年,他在戲院街租了間半房子,夏賣冷食,冬賣煮餃,正式把店名叫為趙家館。當時,昌黎城里餃子館眾多,同行業間競爭激烈,趙福元為使自家的小餃子館立腳存生,用盡心思鉆研做餃子的手藝,終于做出了與眾不同的餃子。

兩面包四五個,他將皮搟得薄又透明,包到七八個;不少飯店包的餃子餡以肉多油大取勝,他力求水靈味鮮。他堅持精選用料,即使是白菜,也力求幫薄菜甜,采取榨壓菜餡,去掉水氣,加進海味,和進肉湯等工藝,想法使餡鮮美而不腥不膩。同時,他備的下酒菜也堅持簡單、實惠,只是一些煎魚、炸蝦、煮花生等,并堅持飯后給顧客添加一碗味道鮮美的清湯。為了降低成本,又使餃子風味上乘,他在配科與拌餡上練出了許多絕招兒。如在餡中加進適量的鹵蝦油,配以辣椒等,使之不腥不辣,分外水靈有味,等等。再者,他堅持薄利多銷,熱情服務。一來二去,趙家館的餃子以物美價廉在昌黎城關出了名,并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經營風格。

新中國成立以后,昌黎縣城成為唐山專署駐地,城里的飲食業出現了空前興旺的景象。趙福元心情舒暢,在解放初期又琢磨起改進餃子制作方法的技藝。他博采眾家之長,廢寢忘食地試驗,終于把皮薄、餡散的煮餃變成了有著同樣特色的圓籠蒸餃。由煮變蒸,餃子原有特色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了。趙福元平中求奇,圓籠蒸餃一問世就深受顧客青睞,使趙家館的名聲大振,遠播京東各地,引得許多外地人前來慕名就餐。

趙家館的餃子脫穎而出,趙福元并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繼續創意求新,四處取經,力求使圓籠蒸餃這一地方傳統食品更有特色。到20世紀50年代,趙家館的餃子成了關內外有名的地方風味食品,趙福元也成了遠近有名的廚師。然而,在文革開始以后,曾帶頭參加公私合營,一直遵紀守法、克己奉公,身為縣政協委員的趙福元卻被打成了所謂的技求權威,趙家館的餃子也被當成四舊遭到橫掃。

文革壽終正寢以后,趙家餃子館才得以春風吹又生。重新回到案板旁的趙福元盡管已經年逾古稀,但他卻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從1978年趙家餃子館恢復之日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趙老二的趙福元師傅就每天醉心操勞在店鋪內外。身子太胖,體重230多斤,行動不便,他就搖著特制的三輪自行車天天去市場上采購蔬菜;歸來又拖著沉重的身軀下廚房配科、拌餡,還不時向顧客詢問餃子的成色,征求意見。趙福元一臉福相,待人和善,給人的感覺,他和那餃子一樣令人心醉,一樣富有文化。

1996年8月7日,善治扁食的趙福元在自己即將年滿89歲高壽時去世。

如今,趙家餃子館由趙福元的孫子、趙家餃子館餃子的新一代傳人趙志強經營。

做法

一般肉餡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餃子為例,需要鮮豬肉6.5兩,大油1兩,香油5錢,海米5錢,味精5錢,蔥、菜、香蘑及各種小料適量。并常隨節令的變化,分別摻拌對蝦、蟹肉、蝦籽、魚骨、海參、干貝、青蛤、蛤蠣、鮑魚、八爪魚、皮皮蝦等各種海味,使餃子具有獨特的風味,深受顧客歡迎。制作方法為開水燙面,肉餡喂雞湯,全部手工制作。質量標準是:1斤面粉蒸作70個餃子,重3.1-3.3斤。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16503.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