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吃:饒陽金絲雜面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8-30 13:17   3,600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河北小吃-饒陽金絲雜面:金絲雜面是一種河北饒陽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金絲雜面屬于綠豆面。綠豆、小麥、芝麻磨成細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適量的水和成面團,餳置。將餳好的面團搟成薄紙一樣的大面片,略涼至不干不濕,折不斷,卷不沾時,疊起切細絲。色黃透明,形如金絲,存放期長,耐煮不爛,清香爽口。

饒陽金絲雜面

簡介

金絲雜面,是河北省饒陽縣著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因其薄如蠶葉、細如金絲而得名,更因配料科學、味道鮮美、清香適口、獨具風味、營養豐富而深受城鄉消費者的青睞。

歷史文化

相傳在清朝中期,饒陽縣東關村有一位叫仇發生的農民,以賣雜面為生。他為了使自己的雜面具有獨特的風味,歷經10年苦心鉆研,經過800多次試驗,終于制成了清香適口、風味獨具的金絲雜面。道光年間,有個宮廷太監每次回家省親,必到饒陽東關仇家雜面店買一些金絲雜面,作為禮品帶回皇宮。自此,金絲雜面便成為“宮面”的一種。

做法

饒陽金絲雜面配料講究,主要有綠豆粉、白面、芝麻粉、鮮蛋清、白糖和香油等6種原料,制作時把各種原料按比例和成面,然后手工搟軋成紙一般的薄片,再用快刀切成細條,盤成把,晾干后再包裝入盒。因整個過程全部是純手工制作,當年產量極低,每人日生產量約為0.5公斤。因其條細如絲,色呈金黃,故而得名“金絲雜面”。

詳細介紹

雜面特指綠豆面。其實衡水產的雜糧很多,但只有綠豆面才被稱做雜面,搟制好的雜面條也被人們省略了“條”字直呼雜面。饒陽縣是雜面之鄉,金絲雜面是其中極品,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據《深州風土記》載“千六百刀,面細如絲。”一斤面要切1600刀,也難怪面細如發絲。金絲雜面做湯面最好,用開水一泡就能吃。饒陽當地的雜面條種類繁多,除了金絲面,還有寬條面窄條面,低糖的無糖的,且吃法多樣,風味迥異,如湯面、打鹵面、燜面,更讓我感到新奇的是炒雜面。

炒雜面使用的雜面條,完全采用了金絲雜面的傳統制作工藝,不過切面時寬了一些。在饒陽,隨便找個上歲數的人來問,都知道金絲雜面的做法。民間有一首童謠唱道:“俺大姐會和面,和的面像石頭蛋;俺二姐會搟面,搟的面像桑葉片;俺三姐會切面,切的面像條線;俺四姐會下面,下到鍋里滴溜轉;俺五姐會挑面,挑到碗里蓮花瓣。”制作炒雜面就不用俺四姐和俺五姐了,不過也得先搟面條,綠豆面、白面、芝麻、香油、白糖、雞蛋清按比例配好,用去皮芝麻、白糖水和面,搟成一張紙一樣薄的面片,稍晾一下,待到手卷不粘,折而不斷時,再層層疊起,切成“韭葉”面。不喜歡吃甜的把白糖換成鹽水,那樣就成了咸味的了。在家里自己動手炒雜面,還可以采用機器軋的雜面條。搟好雜面條,就該炒雜面了。過去,下廚做炒雜面的是女主人,如同歌謠里唱的五姐妹那樣,展示的是農家手藝。如今,它被饒陽的許多酒店當成一道特色菜肴,既能當菜又能當飯,營養又實惠,原生態鄉土滋味讓人倍感親切。

饒陽炒雜面通常分三種,葷的、雞蛋的和素的,不過最有名的還是羊肉紅椒炒雜面。其制作雖說不上太復雜,但講究口味、火候。滾油炸小辣椒,趁熱把羊肉在油鍋里過一下,不能炒老,隨即放大蔥段、洋蔥絲、姜末、醬油翻炒,再放蒜苔丁或豆角丁等時令蔬菜,加一點清湯放入雜面,稍一收湯,便將炒鍋顛翻,面條朝下,使其充分入味,熟透,放鹽、味精、紅椒絲、黃瓜絲翻炒均勻,就可以裝盤了。饒陽炒雜面還講究色澤搭配,盤中一紅二綠三金黃,紅的是紅椒絲拌在面條里分外搶眼;綠的是蒜苔丁、黃瓜絲青悠悠綠茵茵的令人垂涎;金黃色是用醬油炒出來的雜面絲絲泛黃,又油又亮,散發著淡淡的綠豆香,濃濃的醬油香羊肉香,端到桌上,淋一點醋,就著一瓣大蒜,吃起來又爽滑又筋道,味道好極了。

當初,我第一次聽說炒雜面,還以為這道菜肴和炒米飯差不多,頂多就是揚州炒飯的樣子,就點了雞蛋炒雜面。朋友提示我,還是羊肉紅椒炒雜面好吃。細心的老板為我們出主意說:“不如這樣,一個盤里我給你們盛三樣,羊肉、雞蛋、素菜的都嘗嘗,看哪樣還合口。”炒面端上來,三種口味,三種顏色,裝在一起煞是好看,我們給人家冠以“三味面”之稱。吃起來果然羊肉紅椒炒面更鮮一些。

那邊有三五個面容厚道的漢子,一人一盤炒雜面,一瓶冰鎮啤酒,也不用酒杯,嘴對嘴仰著脖大口喝酒,大口吃面。哥幾個邊喝邊笑,邊吃邊談,吃完便叫一聲:“ 老板,結賬!”特別豪爽。我們這邊人多,就點了一盤,稀罕,雙筷齊下,一會兒就吃完了,不過癮,愣是又點了一盤。
饒陽雜面百年飄香,人還未到饒陽,便能聞到它的香味了。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16763.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