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玉米、黃花菜、土豆、竹蓀、黑豆、冬瓜、鰱魚、豇豆、四季豆
小暑時節,濕氣較重,濕熱質一定要健脾祛濕,以免濕邪久積而化火,加重體內濕熱,導致濕疹、尿黃尿痛。多吃些能健脾、祛濕利水之食,如空心菜、玉米、黃花菜、土豆、竹蓀、黑豆、冬瓜、鰱魚、豇豆、四季豆等。
小暑要"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多吃些味辛的食物,如胡蘿卜、油菜、薄荷、心里美蘿卜、水蘿卜、菜心等,但不是辛辣的湘菜、川菜,以免過于辛辣而增加火熱之氣。
少吃:酒,辣椒,雞肉,海蝦,驢肉,冷飲、肥膩、夜宵
夏季祛濕熱的首要做法是不飲酒,少吃辣椒、雞肉、海蝦、驢肉等溫補食物。除此之外,應慎食肥膩,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凍之物。冰凍西瓜、啤酒、冰激淋、汽水等;夏季的夜排檔、麻辣海鮮、燒烤盡量不吃,以保護脾胃。通常溫茶比冰飲更解渴,因為能幫助人體散熱,不同于冰飲閉郁了陽熱。
忌吃:韭菜、羊肉、雁肉、羊血、動物肝臟、豬心
《千金方》曰:"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勿食野鴨鶩鳥,勿食雁,勿食茱萸,傷人神氣。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宜戒之。”《云笈七簽》曰:"勿食羊血,傷人神魂,少志健忘。”《千金方》曰:"四季之月土旺時,勿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宿病。”《遵生八箋》"四季月勿食肝。”《金匱要略》"夏三月不可食豬心,恐死氣犯我靈臺耳。”
濕熱體質小暑運動小貼士:出汗,海水浴
盛夏,濕熱質應抓緊時機多出些汗水,可以排除體內多余的濕氣,改善體質和皮膚。運動的時間最好在清晨,若實在不能早起,傍晚小運動45分鐘也是可以的,以運動后舒暢出汗為好,但要避開風雨雷的天氣。入伏后北方的海也可以游泳了,濕熱質很適合到海水中游泳,海水中鹽和礦物質對皮膚有益。即便沒有優美泳姿,僅僅在水中漂蕩的舒適感就可以令身心放松,對改善體質也有益。
濕熱體質小暑起居小貼士:汗后避免冷水,通風防空調病
《養生仁術》曰:"勿專用冷水浸手足,防引起狂邪之風犯之,令人瘋病,體重氣短,四肢無力。”即便你感覺再熱,也不要用冷水泡手腳;并且,出汗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涼水澡,冷水會令毛孔收縮,熱反倒郁在體內,而且血液急速回流至心臟,還能增加心臟負擔,直接引起抽筋,腹瀉,同時這將為以后的過敏、心臟病、皮疹膿包等留下隱患。常用空調的房間要經常通風,溫度也不要太低了,以不感覺熱為宜,避免"空調病”。
濕熱體質小暑情緒小貼士:以靜制煩
夏天里人的陽氣雖足,卻容易外洩;加上睡眠不足、出汗多,更容易導致濕熱質心情煩躁,情緒失控,頻繁發生摩擦或爭執的現象。所以調節好情緒是關鍵,以靜制煩最好,每天上、下午閉目養神十分鐘,使心氣平和;收錄機、電視機的音量小些,說話也溫和婉轉,避免長時間呆在吵雜的地方。總之,"心靜自然涼”。
濕熱體質小暑茶飲小貼士
四豆湯飲料:取綠豆、赤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適量,生甘草10克,煮沸涼后代茶飲。
綠豆解毒祛火,赤豆祛濕,黑豆補腎,白扁豆健脾利水。此湯營養豐富,味道甜美,既可補充鹽分,又能清暑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