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吃:老虎腳爪(又名金剛麒)

 特色小吃培訓(xùn)班   2018-08-09 12:44   8,13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上海特色小吃:老虎腳爪簡介:老虎腳爪是一種起源于江蘇鹽城,流行于江蘇、上海一帶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江蘇淮揚地區(qū)稱之為金剛臍、金剛麒;鎮(zhèn)江等地亦稱京江臍。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于是手工制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傳入蘇州、上海等地后,故有了老虎爪子之名。

老虎腳爪

老虎腳爪的做法

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稍顯堅實是其特色,還有略一點點堿香味,用老面發(fā)酵的傳統(tǒng)方法制作,據(jù)說可以幫助消化。以前胃病患者胃痛起來,都要買老虎腳爪吃。老虎腳爪過去也曾是春、秋游的必備干糧。 相比大餅,老虎腳爪體積小而不耐饑,一般不做早飯食用,早上店家也不售賣。往往在賣完大餅之后,為節(jié)約起見,店家要封煤球爐,以節(jié)約煤球。為了利用大餅爐內(nèi)還有的余火余溫,店主就讓師傅將做燒餅多余的實心面團(tuán)摘成一小塊一小塊,先貼在爐膛里,再封爐口。因為余溫有限,所以體積不能太大,一般只有拳頭蓋大小。一直烘到下午三四點鐘,店家會利用余溫,再烤上一爐香脆餅,或者重新開爐,生火放煤,為晚茶做準(zhǔn)備。經(jīng)過長達(dá)五六小時的微火烘焙,使老虎腳爪變得外脆里香,另外它個頭小,算是一種消閑食品。

雖然在做法上老虎腳爪與金剛臍如出一轍,但在吃法上江淮地區(qū)與蘇南地區(qū)的食客卻有所區(qū)別。原味的金剛臍味道更像實心大餅,鹽城人喜歡把它撕開,放在牛肉湯、羊肉湯里泡著食用。蘇州人和上海人喜好甜食,將老虎腳爪表面刷了一層糖,味道甜但不重,屬于甜烘餅。

上海小吃“老虎腳爪”有另外一個霸氣的名字,儂曉得伐?

說起上海的吃,人們一定不會忘記早餐中最有名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jié){,但是,“四大金剛”還有一個小弟弟,那就是老虎腳爪。老虎腳爪,年青一代對它的記憶是“零”,年長者對它充滿了思念。確實,老虎腳爪在上海灘已絕跡30余年了。

又名金剛麒

老虎腳爪本來是蘇北一帶的點心,當(dāng)?shù)亟凶鳌敖饎傳琛保瑐鞯缴虾:螅驗樾嗡评匣⒌淖ψ樱月乃妥兂伞袄匣⒛_爪”了。

在舊上海,各個地方的人到上海來謀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挑根扁擔(dān),把老家最有代表性的點心帶過來,很快,人和小吃就在上海落地生根,留了下來。而在這些小吃里面,材料最實足、價錢最實惠的,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

上海老味道

老食客說:“老虎腳爪這個東西蠻好吃的,顏色金黃,香噴噴,吃起來要先吃皮,硬硬的。”

滬上作家沈嘉祿先生在他寫的《上海老味道》一書中這樣形容老虎腳爪:“師傅在一團(tuán)面上開著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略似老虎的腳爪,稍稍掰開,刷上飴糖水,在小缸爐里烘得焦黃香脆,正宗的老虎腳爪外脆里香,甜度不重。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里,它承擔(dān)著消閑的使命,也算是石庫門里的一點亮色。”

老虎腳爪費工夫

做老虎腳爪是一件蠻花功夫的事情,先要把面團(tuán)分成圓的一小團(tuán),然后用刀在上面敲三下做出裂口,這些裂口回頭發(fā)出來就是腳爪的樣子。

再在面團(tuán)上面均勻撒上水,面底上沾上鹽水,這樣面團(tuán)就會牢牢地貼在爐壁上,而且吃起來底部稍微有點咸,吃口會更香。最后再撒一把糖進(jìn)去,把爐口悶好,半個小時候,一爐香噴噴的老虎腳爪就出爐了。

現(xiàn)在上海灘上會做老虎腳爪的師傅越來越少了,而且老虎腳爪做起來時間長、效率低,因此也沒什么人有興趣去學(xué)這門手藝。有可能沒過幾年,老虎腳爪在我們這個城市里就要徹底消失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xiàn),舊的東西消失,其實我們懷念的不只是老味道,而是這些老味道曾經(jīng)存在著的、并且再也回不來的舊歲月。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16342.html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 特色小吃培訓(xùn)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