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油的做法】封存季節的記憶-蟹黃油
我們對螃蟹的追求是從六月黃開始。
夏天六月黃上市,我們買了做蟹醬,配上毛豆米,茭白丁等,醬香濃,蟹鮮美。雖然吃不到什么蟹肉,但勝在這時節的六月黃是有稀稀的蟹黃,鮮字是有保證的,挑一筷子蟹醬,就著綠豆粥一喝,小扇子假裝那么一扇,真是小神仙的感覺。
日子在期盼中過得快,轉眼到了中秋,“假大空”的威武螃蟹上市了,盡管心里知道這時的螃蟹好看不好吃,但還是要嘗個鮮,少買兩只,試一試味道,“唔,還得再等半個月”。
兩周一過,菜場上賣水產的攤子爬滿螃蟹,大澡盆小澡盆上面拉一張網,看到買主就把網往上一拉,一只手像鉗子一樣卡住蟹殼的中間,手一翻蟹臍,“看看黃子都頂殼了,不得錯,弄幾只?”這就算對蟹的質量最直觀的保證書,買主當然是要弄幾只帶回家的蒸一蒸的,細切姜米,灑一小勺白砂糖拌一拌,等一等倒上鎮江香醋,這么一攪拌,一碟子蟹料算弄好了。至于蟹嗎?老實話是不飽滿的,但肉和蟹黃也算是都有了,收拾完一桌子的殘渣,來一句“還是要等寒風起啊,這蟹爪不脆蟹黃不滿啊。”
多嘴的如果問一句,何時是寒風起?答:你穿秋褲時。
秋褲上身,圍巾一繞,哎,這就是螃蟹最好吃的時候,蟹黃滿,蟹膏肥,蟹肉圓整,不必費事翻蟹臍,不必費嘴說蟹好,基本個個達標,這時候就是考驗你豪氣的時候,“來幾兩的?”攤主問。“家常吃,不要太大的”買家說。“來母的小2.5,公的小3兩?”“行。”“幾只?”“一個人一對,今天姑娘女婿回家來,弄八個吧。”“好,我來給你挑大一點的哦”。殷勤的攤主用塑料袋把螃蟹一兜,秤好,再把螃蟹往圓桶里一倒,手腳麻利的拿出一只用草繩繞兩道,牙齒一咬,收緊草繩,一只螃蟹捆的結結實實,有模有樣,再膽小的也敢拿在手上“端詳”。
還是老一套的工序,蒸螃蟹,調蟹醋,吃螃蟹,收拾殘渣,末了一句“是時候熬點蟹黃油了,過一天我買幾只小一點,你費點事。”
哈哈,就是下圖啦,你們看圖說話吧。
第一步:
熬蔥油
原料:香蔥 豬油 花椒 姜片
嘮叨:人不能離開灶臺,防止蔥枯,蔥過枯油苦,蔥不枯油不香,要時刻看著。花椒在蔥半枯的時候撈出,可以研磨最后配在蔥油里。
步驟:看圖說話。
蔥油面的精髓在熬過油的蔥上,留著吃面用
挑蟹肉
原料:螃蟹
嘮叨:螃蟹不能凈是母的,要公母搭配。這需要靜心,很費時間,建議配電視劇或者聽喜馬拉雅。
步驟:
分出蟹爪,蟹殼,歸類處理。
配剪刀和粗細筷子各一對。
剪刀剪開關節。
細筷子專門對付蟹爪,粗筷子挑出蟹黃。
第三步:
熬蟹黃油
原料:蟹肉 蔥油 菜油 蔥 姜
嘮叨:時刻關注火的大小,人不能離開,不要把蟹黃熬枯了。
步驟:用熬好的蔥油加菜油,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