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功效與作用 烏梅常用配方有哪些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1-06 13:07   8,20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10、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

烏梅十四個,辣五合。

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師集驗方》)

11、治傷寒蛔厥及久痢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干姜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12、治蛔蟲上行口鼻

烏梅肉噙之,或煎湯飲自下。(《日用本草》)

13、治傷寒下部生匿瘡

烏梅肉二兩,炒令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湯下十丸。(《圣惠方》)

14、治勞瘧劣弱者

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長,生姜一塊。

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溫服。(《本草圖經(jīng)》)

15、治一切瘡肉出

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劉涓子鬼遺方》)

16、治咽喉腫痛

烏梅一兩,雙花二兩,雄黃四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

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7、治化膿性指頭炎

烏梅肉加適量的食醋研爛,或用烏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一次。

此方對脈管炎所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18、治小兒頭瘡,積年不差

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diào)涂之。(《圣惠方》)

烏梅的食用方法

1、烏梅湯

材料

烏梅3顆,甘草5片,玫瑰茄5個,山楂片,6片,陳皮,1小把,桂花1小把,冰糖適量。

做法

(1)主料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會兒,洗凈后濾網(wǎng)濾干。

(2)將湯鍋注滿水,放入主料。

(3)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煮2小時。

(4)加入桂花煮一會兒,關(guān)火,加冰糖。

(5)晾涼后過濾網(wǎng),倒入容器內(nèi),入冰箱。

2、烏梅茶

材料

玫瑰5g,烏梅3顆,蜂蜜2湯匙。

做法

(1)烏梅先用冷水沖洗一下,然后和玫瑰一同放入茶壺中。

(2)在茶壺中沖入開水,加蓋悶5分鐘。待水溫降至50℃以下,調(diào)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3、姜茶烏梅粥

材料

生姜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

將前三味煎煮,取汁去渣,加粳米煮粥,粥將熟時調(diào)入紅糖即可。

3、烏梅汁

材料

烏梅。

做法

(1)將10顆左右烏梅過水沖洗干凈,放入湯鍋中加3/4水量,大火煮開。

(2)沸騰后轉(zhuǎn)用小火慢慢燉煮,直至湯色變成深棕色透明、梅肉化開為止。水量不夠的時候可以反復(fù)加水。

(3)將湯汁煮干成1升左右的濃縮汁,加少許冰糖調(diào)味,注意味道應(yīng)以酸為主。

(4)關(guān)火,靜置冷卻。

(5)將濃縮汁過濾裝瓶,放入冷藏室冷藏。可以使用濾紙和漏斗完成,如果不講究的話也可以不過濾。

(6)喝的時候,可以按照濃縮汁:冰水=1:4或1:3的比例稀釋,然后加蜂蜜調(diào)味后飲用。

5、冰鎮(zhèn)銀耳酸梅湯

材料

烏梅100克,銀耳30克,山楂片40克,陳皮80克,冰糖5克。

做法

(1)所有材料準備好。

(2)水發(fā)銀耳撕成小朵,清洗干凈3把烏梅、山楂片、陳皮用水浸泡。

(3)分鐘洗凈。

(4)先把洗凈的烏梅、山楂片、陳皮放入湯煲中。

(5)再放入冰糖。

(6)湯煲中加入足量的水。

(7)再放入銀耳。

(8)大火加熱湯煲使煲中的水沸騰,加蓋轉(zhuǎn)小火煮2小時,撈出山楂片、烏梅、陳皮,靜置晾涼,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以上即可飲用。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2406.html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