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的藥用價值,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0-12 13:21   7,444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3、治齒齦出血

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nèi)作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4、治眩暈

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5、治咳嗽

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治急性腎炎

玉米須60g,西瓜皮30g,螻蛄7個,生地黃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劑,連服4~5劑,癥狀消退后,服濟生腎氣丸,每日2次,每日6~9g。

7、治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須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

8、治尿路感染

玉米須15g,金錢草45g,萆薢30g。水煎服。

9、治腎炎、初期腎結石

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

10、治尿血

玉米須30g,薺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

11、治高血壓,伴鼻衄、吐血

玉米須、香蕉皮各30g,黃梔子9g。水煎冷卻后服。

12、治急慢性肝炎

玉米須、太子參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眼。有黃疸者加茵陳同煮服;慢性者加錦雞兒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13、治膽石癥

玉米須、蘆根各30g,茵陳15g。水煎服,每日1劑。

玉米須的民間應用

秋天,農(nóng)民在收獲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須扔掉,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祖國醫(y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fā)性生物堿。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

1.肝硬化

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

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3.眩暈

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4.齒齦出血

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nèi)作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
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咯血

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

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fā)性水腫

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

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

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

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nèi)服。

12.腎炎水腫尿少

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

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
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

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1171.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