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擴散 皮膚出現這物竟然是癌細胞)癌細胞擴散與什么有關呢?得了癌癥的患者會發現,癌細胞的增加比普通的細胞要快上很多遍,那么如果我們知道癌細胞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長的快的話,那么我們也就知道如何抑制癌細胞增長了。
皮膚出現這物竟然是癌細胞
皮膚癌患者一般不會感到疼痛,不少患者是因為其它痛癥,就醫時意外發現患有皮膚癌。皮膚癌有5個特征:1、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的腫塊、色斑;2、腫塊、色斑邊緣參差;3、腫塊顏色斑駁,黑、啡、紅、白混雜;4、直徑超過6毫米;5、潰爛、流血。
患癌特征:皮膚腫塊色斑異常。若皮膚癌特征愈多,就愈要注意患癌風險。在各類皮膚癌中,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為常見,病者不會有特別感覺,通常會至較后期才發現。由于它們只會局部擴散,不易隨血液、淋巴擴散至其它器官,故通常不會引致死亡。
專家指出,危險的皮膚癌是黑色素瘤,它能隨血液、淋巴擴散,若治療時黑色素瘤已擴散,死亡風險極高。大部分皮膚癌致死的個案,均由黑色素瘤引起。專家解釋,治療皮膚癌的方法包括切除、冷凍、電療、激光、局部化療等。黑色素瘤一般會利用切除法治療,醫生亦會建議病人采取預防性切除,在未病變前趁早切除形狀怪異的斑痣。
皮膚出現這物竟然是癌細胞
一、皮膚癌的臨床表現
(1)基底細胞癌
好發于50~60歲,男略多于女,部位以表皮菲薄富有皮脂腺及經常受陽光照射的暴露部位為多見,如鼻翼、內外眥、額、顳、頸等處,發生在軀干者占10%左右。基底細胞癌早期為淡黃色或粉紅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結,表面光滑,伴毛細血管擴張,質地硬,常無疼痛或壓痛。如病灶位于較深面者,經過相當長的發展階段后,其表面出現鱗片狀脫屑,之后反復結痂、脫屑,表面出現糜爛、滲血。當病灶繼續增大時,其中央形成一表淺性潰瘍,潰瘍邊緣參差不齊,似蟲蝕樣。部分基底細胞癌伴有黑色素沉著,此小點色素播散于病灶內并彼此融合呈棕色、黑色或藍色,稱為色素性基底細胞癌,易與惡性黑素瘤相混淆。但根據其病程長、發展緩慢,常無區域淋巴結轉移等特點,可與黑素瘤作鑒別。臨床上難以區別時應作活檢予以確診。另一方面一種比較少見的硬斑病樣基底細胞癌,呈光滑的纖維斑樣病變,酷似疤痕組織,此表面并無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潰瘍或隆起等改變,但邊界很不清楚;病灶于軀干者多于頭頸部,常于確診時已廣泛浸潤,所幸者此型非常少見。基底細胞癌發展緩慢,主要呈局部浸潤性生長,發生于鼻翼、耳廓的基底細胞癌可浸潤、破壞軟骨,發生在頭皮者可腐蝕顱骨累及硬腦膜。雖然Domarus等曾報道過因此病而發生轉移死亡的病例,但一般基底細胞癌不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有轉移者實屬罕見。
(2)鱗形細胞癌
早期鱗形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相似,一般為紅斑樣皮損,伴有不同程度的鱗形脫屑和痂皮形成,臨床上常難以鑒別。但鱗形細胞癌常在老年性角化過度、慢性潰瘍及燒傷疤痕等病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表現為紅色、堅硬、高出皮面的結節;當其表面角化層脫落后可愈合結痂,但不久痂皮脫落而現糜爛面,伴有滲液、滲血,起初糜爛面可愈合結痂,但不久痂皮脫落而再向深部浸潤時則形成邊緣略隆起的潰瘍,基底高低不平,呈紅色顆粒狀,常伴有壞死組織及肉芽樣增生,腫瘤質脆,有繼發性感染時常伴有惡臭的分泌物。部分鱗形細胞癌生長迅速而突出于皮面,呈典型的菜花樣塊物。部分則呈蕈樣隆起或疣狀突起,表面無潰瘍形成,稱乳頭型鱗形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相比,鱗形細胞癌發展較快,且易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其轉移率隨病灶部位而異,頭面部鱗形細胞癌轉移至耳前、耳后及頸淋巴結者占5%左右,發生于手背者滑車淋巴結的轉移率約為20%,位于下肢者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率為33%左右;發生血道轉移者罕見,肺為常見的轉移部位。
(3)皮膚原位癌
Bowen 于1912年首先描述此病,故又稱Bowen病。有學者報道,本病好發于60~70歲,男女之比為0.8~1.2:1,部位以頭頸部多見,占44%~54%。亦可發生于手、軀干、臀部、肛門及生殖道粘膜、口腔粘膜及甲床等處。發生在受陽光照射的暴露部位者約占72%,多為單發,亦可有2~3個病灶,表現為淡紅色或暗紅色稍隆起的皮損,表面有許多脫屑及痂皮,病灶逐漸擴大呈邊緣清楚的圓形或環狀丘疹,覆以棕色或灰色厚痂,不易脫落,若強行剝離,則顯露出細顆粒狀或細乳頭狀濕潤面,局部有輕微刺痛感。病程發展緩慢,可持續5~35年不等,很少發生潰瘍,有20%~30%可演變成浸潤癌,約20%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皮膚原位癌合并有其他器官癌瘤者則預后較差。
(4)乳腺外Paget病
1895年Paget首次描述了此病及乳暈濕疹樣癌,故名之。因本病系大汗腺癌向表皮內播散所致,故好發于肛周、會陰、外生殖器和腋窩等大汗腺發達的部位。病灶多為單個,少數為多發。與乳腺Paget病相似,病灶邊界清楚,直徑大小自0.5~10cm不等,呈褐色或淡褐色,中央潮紅、糜爛、其表面覆以少許鱗屑或痂皮。發生于肛周及會陰部者可呈疣狀或呈乳頭狀瘤樣突起,患者常感局部瘙癢、刺痛或灼痛,潰破后可并發出血。此病發展緩慢,可局限于局部數年,但亦可發展為浸潤性腺癌而導致致命的轉移。手術切除后容易發生局部復發,其復發率達31%~61%。
二、皮膚癌的致病原因
常見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曬與紫外線照射: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紫外線照射、人體黑色素的防護與免疫系統功能相互作用導致了皮膚癌的發生。在日光中測定人體皮膚,皮膚接受紫外線量大的部位是頭部、面部、頸后、手部,鱗狀細胞癌幾乎全部發生于這些部位。紫外線的致癌機理,也許是光化作用改變了細胞DNA的結構,同時破壞了淋巴細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結構,降低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參與下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②化學致癌物質:自Percivall首次描述了掃煙囪工人好發陰囊皮膚癌的報道后100年左右,人們才發現經常接觸砷化物、焦油和瀝青的工人容易發生皮膚癌。化學物質致癌可分為兩個時期,即開始期與助長期。開始期至所引致結果與暴露于特殊物質或致癌物質的限度密切相關,其進行不可逆轉,細胞改變與遺傳有關。助長期需要反復暴露于接觸物,與間隔時間有關,若很長時間不予暴露仍可逆轉,不發生癌腫。開始期與助長期的間隔時間十分重要,可出現兩種結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膚癌。
③電離輻射:在以往長期從放射工作者因忽視防護措施而導致輻射性皮膚干燥癥的基礎上發生的皮膚癌,近年來由于放射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放射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加強了各項防護措施,職業性皮膚癌基本上已經絕跡。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經過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內發生皮膚癌的病例仍可遇見。
④慢性刺激與炎癥:惡性皮膚腫瘤可以發生與發展在瘢痕慢性潰瘍、形成瘺管、竇道的部位、有些亞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煙草或檳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發生鱗狀細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階段,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可發生皮膚癌,如應用免疫抑制劑能促成皮膚癌的發生。病毒致癌物質,許多病毒在動物宿主中能引起癌變,在人類中的很多人乳頭瘤病毒的亞型可誘發皮膚癌。
三、“美麗”的致癌誘惑
美國草本協會認為,超過60%的護膚原料會透過皮膚表層進入體內,換而言之,若化妝品含毒性或是合成原料,便會加重心、肝、腎等排毒器官的負擔,從而危害健康。
英國在去年10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婦女是歐洲各國使用化妝品多的,去年購買各種化妝品的花費大約64億英鎊,平均每天使用12種化妝品,所含化學物質至少175種,平均每人每年透過皮膚或嘴部吸收的化學物質大約2.25Kg。
因此,如果對化妝品使用不當或濫用,就會危害健康,輕則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作用,重則引起“化妝品皮炎”,甚至誘發癌癥、危及生命,那樣化妝美容不僅得到美容的結果,反而成為美容化妝的陷阱。可以說,化妝品是致命的誘惑!
誘惑1:美唇
女性大都喜歡抹口紅、唇膏等進行美唇,但是在使用口紅、唇膏時同樣應當注意防止危害健康。
口紅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蠟質和染料,由于羊毛脂成分復雜,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如嘴唇粘膜干裂、剝落,有時感到嘴唇發癢或輕微疼痛等;羊毛脂還有較強的吸附性,可將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病毒及一些重金屬離子吸附在嘴唇粘膜上。口紅中的堿性蕊香紅、胭脂中的曙紅、焰紅等都有較強的致癌性。所有唇膏中使用的煤焦油等染料,都是可怕的致癌物質,而這種物質在唇膏中的含有量,已經大大超過了食物中所允許的含量。而不脫色唇膏是加了強力的固定劑,使色素依附在唇上,更要小心。
人的嘴唇本身就有粘膜組織,對那些有害物質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使它們侵入體內。同時,人們在說話、喝茶、吃飯時,也難免會在無意之中將口紅、唇膏以及嘴唇上附著物帶到嘴里,使其直接進入人體,從而危害健康。根據國外有關資料表明,在青年女性癌癥患者中,有18.2%的病因與涂抹唇膏、口紅有關。
誘惑2:豐乳
豐乳膏大多含激素如“己烯雌酚”等,雖然能使乳房迅速增大,堅挺而富有彈性,胸部平坦的女性使用后會出現明顯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只是短暫的,經常使用,會使雌激素在皮膚深層大量聚積,可引起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尤其是月經正常的少女,體內并不缺乏雌激素,如果為了豐乳而人為地大量使用雌激素,即會抑制自身體內雌激素的分泌,結果弄巧成拙,反而抑制了乳房的發育。對有乳腺癌或宮頸癌家族史的婦女來說,可能增加患癌的危險,孕期使用亦增加胎兒的患癌機會。
誘惑3:美甲
自古以來,指甲的修飾是女性美的重要內容。指甲油涂抹不當也有可能因刺激甲溝,造成甲溝炎等損害。
指甲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色素、溶劑、促滲劑。常規的指甲油配方一般包括下列成分:色素、硝基纖維素、檸檬乙酰三丁酯、鄰苯二甲酸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甲苯。其中,色素根據所需顏色不同,又由硅酸鉀、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鋁等燒制而成。指甲油中的某些色素、溶劑和促滲劑,如乙醇、苯類、酮類等,長期使用會損傷甲板,導致脆甲、甲縱嵴、黃甲、甲營養不良等損害,涂抹不當也有可能因刺激甲溝,造成甲溝炎等損害。而苯類和臨苯類物質,長期使用,還可能造成呼吸系統的損傷,并有可疑致癌性。
另外,許多女性喜歡頻繁地更換指甲油,在使用新指甲油前,一般也會用指甲油清除劑來去除先前涂抹的指甲油。指甲油清除劑一般由丙酮、乙酮、乙醇等構成的強效有機溶劑,它們的使用也會對指甲造成更大的損害。
誘惑4:使用香水
制造芬芳劑至少需要5000多種化學成分。每種香水的化學成分會多達600多種。在這5000多種化學成分中,只有不到20%做過毒性試驗,結果是都含有毒性,被不少國家列為危險品。已經有研究發現芳香劑的化學成分對健康有害,對皮膚、肺臟和大腦的危害尤為顯著。很多人投訴用過芳香劑后產生蕁麻疹、皮炎等副作用。芳香劑對慢性肺病特別是哮喘病人的影響很大。據統計,僅在美國,高達75%(大約900萬病人)的哮喘病例是由香水誘發的。
生態毒理學家們經研究認為,香水中所含人造麝香可以使人類的細胞對外來有害物質的防御能力完全喪失。為此,專家提醒人們,香水雖香,危害健康。德國已經有一條自愿禁止合成香劑的規定生效;在日本,已經禁止了大部分類似于人造麝香的合成化學香劑。
香水所含揮發性芳香烴,對人體十分有害。新研究表明,香水或其他芳香劑中富含的沉香醇成分,可誘發情緒低沉、沮喪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一些不合格的劣質香水,不僅原料劣質有害,而且這些香水的制造流程也往往達不到衛生標準,使用這樣的香水更容易讓人感到頭暈、惡心,若長期使用還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如嗅覺遲鈍、視力減弱等。香水的有害化學成分會會污染身邊孩子所呼吸的空氣,時間久了有可能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活動過度,嚴重的還會誘發驚厥、發育遲緩等后果。
四、怎樣預防皮膚癌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盡量避免長期接觸有害的化學物品如瀝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這些化學物質都有較強的致癌性。對于因工作需要,必須長期接觸有害化學品的工人,尤其要有良好的勞動保護。
2、自覺保護好我們的生活環境,不要隨意點燃輪胎、瀝青、塑料、電線皮等物質。
3、防止長時間的皮膚暴曬。醫學家發現紫外線照射可誘發皮膚癌,長期工作在陽光下的農民、漁民、野外工作者較室內工作者發生皮膚癌的幾率要大很多。所以在戶外工作、游玩時可涂些防曬霜之類的物品。
4、注意電離輻射,這主要是針對放射工作者而言。
5、積極治療原發病。患有光化性角化病、著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變者,應盡早進行治療,爭取將皮膚癌扼殺于萌芽之時。
6、加強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中醫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7、涂防曬霜 好把裸露在外的皮膚一律涂上防曬霜。防曬化妝品一般通過吸收或反射紫外線的方法達到防曬目的。防曬品一般都標有防曬系數(SPF),系數越高,效果越好。平時選用SPF15的防曬產品即可。
8、衣服遮擋 即使是陰天,70%的紫外線還是會投射到地面上,紫外線會穿透皮膚表層破壞深層的皮膚細胞,引發癌細胞的生長。所以白天在戶外走動,應戴帽子、穿長袖衣服等等。
9、飲食防范 維生素C和E能幫助抵抗日曬。另外,茶葉中含有一種叫多酚的抗癌物質,能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因此,喝茶也可以預防皮膚癌。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癌癥患者或可能會有的早期癥狀,以及癌癥患者的飲食推薦,當然多吃這些食物對預防癌癥也有不錯的效果哦!當然了,更多抗癌的文章可以隨時關注三九養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