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為什么要吃梨)一轉眼又要到驚蟄了,它意味著人們在衣著、飲食方面都會有一個改變,那么驚蟄為什么要吃梨呢?驚蟄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呢?驚蟄的習俗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下文吧。
驚蟄為什么要吃梨
驚蟄作為中國節氣中的一種,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要吃梨,很多人以為這是簡單的習俗習慣,但是其實驚蟄吃梨可是很有科學根據的呢!
驚蟄吃梨可潤燥
驚蟄是立春之后的另一個節氣,天氣開始轉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開始蘇醒,而農耕時期驚蟄一到農民就開始準備春耕了。這時人們要開始在飲食上進行調整,才能讓身體適應接下來的勞作。所以傳統的飲食習慣中,有驚蟄吃梨這一習俗,因為吃梨可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有益于身體健康。
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啞,加之一些細菌、病毒開始活動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現咳嗽、咯痰等癥狀。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食用時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生梨去核后蒸熟、切片后與冰糖、銀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對于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1、止咳化痰,清熱降火
在營養學界,梨有個很響亮的名頭——天然礦泉水。它多汁、少渣,卻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酸、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適宜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
2、可治療“春季季節病”
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癥狀并能有效地治療“春季季節病”。
3、促消化,補水分
梨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于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4、可解酒,保護肝臟
梨子清涼潤胃還解酒。梨雖然甜,但熱量卻很低,極適合愛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個梨能清涼潤胃,特別對于喝酒人士而言,因為梨含有較多糖類物質和多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5、潤燥消風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春季氣候干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干燥,有時干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干燥。
驚蟄養生注意事項
1、飲食上要講究清淡。老百姓有驚蟄當天吃梨的習俗。這個時節由于空氣干燥,感冒了就容易咳嗽,而梨具有潤肺止咳和滋陰清熱的作用。一旦出現咳嗽癥狀,還可以吃蓮子、枇杷和羅漢果等緩解病情。驚蟄過后,飲食上要講究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膩和刺激性強的食物,比如辣椒、蔥蒜和胡椒等。春天人們肝氣旺易傷脾,因此這個季節應少吃酸,適量吃些大棗、蜂蜜等甜食來養脾,還可以用大棗和山藥煮粥。
2、春季是一年的開始,如果春天沒有調養好身體,那么到了年中或年尾身體各器官就會出現不適的癥狀,容易引起生病現象。專家認為,春季是肝火旺盛的時候,萬物在此時開始復蘇發芽,肝膽在此時也活躍。如果春季沒有把肝保養好,全身的氣血就會發生紊亂的現象,其他臟腑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尤其對脾、消化系統的傷害。因此,此時的飲食調養尤其重要,要順應這個節氣的變化,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吃一些溫補陽氣、抑肝養脾的食物。
3、春捂”很重要。常言說得好,“春凍骨頭秋凍肉”。雖然已經打春了,氣溫開始回暖,但冷空氣還是不斷來襲,晝夜溫差大不說,氣溫也時高時低,因此不可過早地脫掉棉衣,尤其是寒冷的北方地區,運動過后要立即穿上防寒服,以防風寒侵襲而感冒。晚上臨睡前,好用溫熱的水泡腳,既有活血御寒的作用,還有幫助睡眠的功效。這個時節,睡眠講究的是早睡早起。
4、忽冷忽熱多變化,預防感冒重要。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專家建議,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5、春天是肝病的高發期,因此,要預防春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也要注意慢性肝炎的保養。適當休息是養肝的好方法,如果肝炎患者活動量大,轉氨酶就會上升,所以,休息是養肝護肝的佳手段。如果轉氨酶連續數月出現正常運動,肝炎患者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提高身體機能。
6、減肥健身好時節,運動之前要熱身。春天來了,氣候逐漸變暖,正是戶外健身減肥的好時機。運動健身是好事,但要做好充分熱身活動,同時還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少到多,以防肌肉和筋骨受到傷害,或者是運動量過大而產生疲勞。
驚蟄的習俗
1、驚蟄有什么習俗: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2、驚蟄有什么習俗:驚蟄打小人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驚蟄民間習俗,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3、驚蟄有什么習俗:驚蟄祭雷神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諺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臺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只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4、驚蟄有什么習俗:驚蟄祭白虎
古人以白虎為獸中之王, 能夠驅邪,驅百害, 每年驚蟄日拜祭白虎,驅百蟲,免受蟲害。同時,在十二生肖當中,有其中的生肖,會犯白虎煞和天狗煞。后逐漸演變成犯白虎煞和天狗煞的生肖,或覺得運氣不順,犯小人的人就會在驚蟄日,祭拜白虎, 祈求一年平安順逐, 驅除小人與病害。所謂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然后可以打它。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驚蟄的相關知識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以上小編介紹了驚蟄為什么要吃梨的原因,大家記住哦,此外小編還介紹了驚蟄養生的注意事項,這個是很重要的哦,破了節氣的規矩可是不行的,大家要牢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