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蛋的營養價值 常吃鵝蛋有利于大腦發育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1-16 18:15   8,89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很多人雖然知道蛋營養豐富,但還是不太敢吃,主要是怕膽固醇含量高。事實上,按每100克全蛋計算,鵝蛋含膽固醇704毫克、雞蛋585毫克、鴨蛋565毫克、鵪鶉蛋515毫克。按一只雞蛋大約50克,鴨蛋大約重70克、鵝蛋約130克、鵪鶉蛋約10克計算,一只鴨蛋的膽固醇含量約等于1.4個雞蛋。一只鵝蛋的膽固醇含量約等于3.1個雞蛋,一只鵪鶉蛋的膽固醇含量約等于0.2個雞蛋。

蛋類的吃法多種多樣,煮蛋是佳的吃法,煎蛋維生素損失較大,生吃會妨礙蛋白質消化吸收。鴨蛋性偏涼,能清熱滋陰,但有些腥味,用來做咸鴨蛋味道更好。不過因為膽固醇較多,每天吃大半個咸鴨蛋就好了。鵝蛋甘溫,補中益氣,但質地粗糙,草腥味較重,跟培根一起做煎蛋,或是制成糟蛋更美味。一只鵝蛋好兩三個人一起分享。鵪鶉蛋是虛弱者及老人、兒童的理想滋補食品,可把它煮至全熟后去殼,用于涮肉、做湯或拌于沙拉中。鵪鶉蛋好每天吃5個。

新鮮的鵝蛋可供人們煮、蒸、炒、煎等熟制食用,或者作為食品工業原料,加工蛋糕、面包等食品。

怕冷吃鵝蛋

鵝蛋性溫,中醫認為能大補五臟,適于慢性腎炎、肝炎、久病體虛的患者食用。寒冷的時候吃鵝蛋能補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鵝蛋怎么做好吃

1、油煎荷包鵝蛋

用料:鵝蛋1粒,醬油少許

做法:將鵝蛋打入碗中,燒熱鑊,放入半碗油,略熱,放入鵝蛋以中火煎,依個別的喜好,

可以煎至半生熟,或全熟,或兩面金黃,盛起隔油,放入碟灑些醬油即可。

在煎蛋時或可以灑些胡椒粉,細鹽。

2、水煮鵝蛋

用料:鵝蛋1粒,水半鍋。半小匙鹽。

做法:鹽放入水中,煮滾,水沸騰后,將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如果蛋殼裂開,加些醋可以使蛋白凝固防止流出來,煮好后馬上放入冰水中,這樣蛋殼會比較好剝。

煮的時間

三分鐘,蛋白凝固幼嫩,蛋黃半熟。

六分鐘,蛋白凝固,蛋黃半熟。

十分鐘,蛋全熟。

3、水煮菏包鵝蛋

用料:鵝蛋1粒,水2公升,鹽1大匙,醋半杯。

做法:鹽加入水中煮滾,加醋,把蛋打入碗中,用小火,把蛋倒入水中,當蛋自然成形后撈起放入冰水中,再把蛋的周圍修整齊,再放入水中三分鐘撈起就行了。

4、生煎荷包鵝蛋

用料:1粒蛋,2湯匙油,1/4碗水

做法:用小火燒熱鑊,放入兩湯匙的油,打入蛋,當蛋開始凝結時,將水倒入鑊中,再慢煮至自己要的熟度。

5、菜莆蛋

用料:咸菜莆1包,鵝蛋2粒,蒜茸少許。

做法:鵝蛋打入碗中打散,將菜莆浸泡在水中,用手用力抓拿,去掉水擠干。燒熱鑊,放入半碗的油,略熱下菜莆炒,下蒜茸,炒至菜莆干香,將鵝蛋慢慢下鑊,用小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即行了。

6、菜豆鵝蛋

用料:長豆4條,鵝蛋2粒,蒜茸少許。

做法:長豆洗凈切細粒,蛋打入碗中打散,燒熱鑊,下半碗油,略熱,用中火,下長豆和蒜茸炒,炒半分鐘,下鴨蛋煎,煎至兩面金黃,灑些醬油翻一翻,離鑊即可。

7、肉碎煎蛋

用料:肉碎100g,鵝蛋2粒,青蔥1棵切粒。

做法:肉碎灑些胡椒粉,醬油攪勻,鵝蛋打入碗中和青蔥粒一起打散(打至起泡),燒熱鑊,下半碗油略熱,下肉碎炒,炒半熟再將鵝蛋慢慢下鑊,用小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8、蝦仁煎蛋

用料:蝦仁100G剁碎,鵝蛋2粒打散,青蔥1棵切粒。

做法:燒熱鑊,下半碗油燒熱,下蝦仁炒熟,下鵝蛋青蔥煎,煎至兩面金黃,盛起灑些醬油就行了。

9、大蔥煎鵝蛋

用料:大蔥2粒切細,鵝蛋2粒打散。

做法:燒熱鑊,下半碗油,略熱,下大蔥炒,炒幾下鵝蛋,用慢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盛起去掉多余的油,灑些醬油就行了。

10、臘腸煎鵝蛋

用料:臘腸2條去腸衣切片(薄或厚由自己的喜好),鵝蛋2粒打散。

做法:燒熱鑊,下1/4碗油,用中火下臘腸炒幾下,再下鵝蛋煎,煎至兩面金黃,盛起去掉多余的油,灑些醬油就行了。

炒臘腸要小心別炒焦,當炒臘腸時,臘腸會釋放出油出來。

11、 江魚煎鵝蛋

用料:江魚仔100g, 鵝蛋2粒打散。

做法:江魚仔用水洗凈濾干待用,燒熱鑊,下半碗油,略熱下江魚仔炒,炒至江魚仔帶黃,下蛋煎,煎至兩面金黃,盛起去掉多余的油就可以了。

12、芙蓉蛋

用料:鵝蛋2粒,大蔥半粒切絲,紅辣椒1條切絲,燒粒50g,青蔥1棵切粒,蝦仁50g。

做法:將鵝蛋,大蔥絲,辣椒絲,青蔥粒,燒粒放入碗中,加少許鹽,用力打散。燒熱鑊,下半碗油,將蝦仁炒熟,再下混合蛋煎,煎至兩面金黃就行了。

坐月子吃鵝蛋的三大好處

鵝蛋之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例如膠原蛋白、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等等,這些對于身體都是非常有好處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消耗了非常大的能量,坐月子就是令身體恢復到佳的狀態。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302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