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底料用560次 利用的越多其致癌風險越高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9-01-02 06:25   2,904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火鍋底料用560次)最近,小編看到一條新聞:火鍋底料用560次,這還是保守計算。天啊,剛剛吃完火鍋的小編表示要趕緊喝杯茶冷靜一下。

火鍋底料用了560次 茶葉還能泡多少次

這茶還挺香的,嗯?等一下,這茶不是今天早上就泡的么,泡了那么多遍,都快比上火鍋底料了。但為什么這茶還可以那么香?難道我喝的是假茶么?

其實,茶跟火鍋底料不一樣。火鍋底料煮過幾次后就不能再煮了,再煮下去不止味道不好,而且對身體也不健康。但茶葉卻不是這樣的一回事,有些茶葉,泡了十多泡后還能繼續泡,而且越泡越香,這就是俗稱的“七泡有余香”。沒錯,說的就是小編正在喝的鐵觀音。

為什么有些茶葉可以泡個十多泡還能繼續泡。而有些茶葉泡三、四泡就沒味道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了茶的耐泡性?

一、生長情況

芽茶不耐泡,而一芽兩葉茶或三葉茶就相對耐泡。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茶葉越粗老,沖泡時內含物質釋放得越緩慢,正所謂皮糙肉厚嘛。

二、加工情況

經過加工后的茶葉,加工得越細越碎,就會導致茶葉內含物質更容易析出,茶葉就不那么耐泡了。而那些更為完整的茶葉,內含物質析出就相對更慢,茶葉就更耐泡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可不是吹的。

三、泡茶方式

投茶量與注水:有茶友喜歡用投很少的茶葉,卻用很多的水去泡。一兩泡下來茶的味道就沒了,回頭就說這茶不是好茶,兩泡過去就沒味了。其實,茶與水的比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茶的耐泡性。茶葉越少,水越多,這就會加劇茶內含物質的析出,茶的滋味就沒得更快了。

出湯速度:出湯速度的快慢不僅決定這一泡茶的濃度,還影響著茶葉的耐泡性。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所以茶友們在喝到后面幾泡發現茶的滋味越來越淡時,可以適當延長一下出湯的時間。

續杯小技巧:

茶友們喝茶都喜歡杯里的茶見底之后再續杯,其實不必一定要等到見底在續杯。在茶湯還有三分之一時續杯,就可以把前后兩杯茶的滋味更好的延續了。

火鍋底料用560次 利用的越多其致癌風險越高

大概是因為監管力量不足以及被動式監管,才導致一些餐飲企業賺黑心錢。如果市場監管者與媒體監督同時發力,恐怕這種黑心火鍋店很難有生存空間。

據悉,媒體調查組經過連續幾個月臥底暗訪,成功打入某知名火鍋店內部,拍到的景象讓人匪夷所思。據悉,該火鍋店底料一周才換一次,按照廚師的說法,保守計算一下,假如平均每天只有20桌客人來吃飯,每桌按4人的標準算,那么一周下來,這些油就曾被560名客人一起吃過。

成功打入某知名火鍋店內部,拍到的景象讓人匪夷所思

有關火鍋底料的問題,之前媒體曝光過不少,有的在底料中添加罌粟殼,有的重復使用底料。廣州這家 “半城正宗重慶火鍋”,竟然一周才換一次火鍋底料,即使不是估算的560次,大概也有好幾百次。而火鍋底料重復利用的次數越多,其致癌風險越高。

筆者建議,凡是到該火鍋店消費過的消費者,若有相關消費憑據,應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比如進行索賠;而且要對這種黑心火鍋店用腳投票,使其付出沉重代價。

同時,廣州市場監管部門要對該火鍋店進行“頂格處罰”,以“殺一儆百”,保障食品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從這種火鍋底料數百次重復利用反思監管上的漏洞。因為一般消費者沒有能力識別問題火鍋,只有市場“守夜人”有能力有責任預防和治理這種黑心火鍋店。

如果說對所有餐飲企業全部實行“明廚亮灶”,相信該黑心火鍋店重復利用火鍋底料的次數會大大減少。有數據顯示,廣州已有2.9萬余間餐飲單位實施“明廚亮灶”,但應該不是全部,否則這家火鍋店不會一周才換一次底料。

另外,除了“明廚亮灶”外,各地監管者也要對后廚時時進行視頻監控,以防止餐飲單位利用監督漏洞做手腳。目前,各地實施的“明廚亮灶”主要由消費者監督,但消費者有監督不到的時候,能否由監管部門通過視頻監控餐館后廚,值得考慮。如果監管者經常性對火鍋店進行抽查,應該能發現重復利用底料等問題。大概是因為監管力量不足以及被動式監管,才導致一些餐飲企業賺黑心錢。如果市場監管者與媒體監督同時發力,恐怕這種黑心火鍋店很難有生存空間。

對于食品安全,我國明確提出了四個“嚴”——即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那么,對于這種數百次重復利用底料的火鍋店,有關方面也應該以“嚴”為標準進行查處。對于日常監管、“明廚亮灶”,也應當以“嚴”為原則來實施。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589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