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月餅
簡介
神池月餅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中秋節漢族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以其“皮酥餡香、口味濃郁、松軟不膩、久存不變”的特色贏得了晉陜蒙一帶民眾的喜愛。
神池縣是山西省油料生產基地縣和著名的月餅之鄉,富有地方特色的神池月餅迄今為止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歷史文化
史載,清康熙帝于1697年3月15日(康熙三十六年農歷二月二十四日)第三次御駕親征不服王化的噶爾丹,由大同、朔州行經神池義井屯,人困馬乏,人馬多而河水少,當地官員正在愁腸之時,河水驟溢,湛然清澈,人馬飲后精神倍振。此日恰逢集日,市井八方商賈、人聲喧鬧。康熙乘興御游了集市,發現趕集的商賈以香味誘人的月餅為干糧,甚感驚奇,便問周圍的人為什么二月還有月餅。接駕的地方官員奏曰:中秋時節,當地百姓用麥粉和地道的神池胡油和水為原料配以食糖、玫瑰、芝麻仁等制作月餅。然后貯存于瓷甕中,以備時節之需,可存放數年而不變味。
做法
餅皮的做法
材料:面粉九份,奶粉一份,白糖三份,溶化的黃油一份半,雞蛋五個,干酵母粉一滿茶勺。(一份約相當八盎司的酸奶碗的一半容積)
做法:
把面粉、奶粉和酵母粉混勻,最好過一遍篩。
把雞蛋打進一個足夠大的容器里,加進白糖,先用打蛋器打十分鐘左右,再邊打邊加入溶化的黃油和篩好的面粉等,輕輕翻攪成面團。根據模具大小,分成小塊,做成圓形面皮。
月餅餡的做法
白面粉、鴨蛋黃、紅豆沙餡、白糖漿、堿水、生油、雞蛋。
制作方法
1. 將白糖漿、堿水、生油、面粉一點點的融合,和成面團.面粉、白 糖漿、堿水、生油的比例依次為5:4:1.4:1.
2. 把和好的面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團,并搟成一個個面餅待用.
3. 把豆沙捏成小圓餅,包入鴨蛋黃,裹緊成餡團.
4. 將餡團包入搟好的面餅內,揉成面球.
5. 準備一個木制的月餅模具,放入少許干面粉,將包好餡的面團放入模具中,壓緊、壓平. 然后再將其比模具中扣出.
6. 用雞蛋調出蛋汁,比例為3個蛋黃1個全蛋,待用.
7. 把月餅放入烤盤內,用毛刷刷上一層調好的蛋汁再放入烤箱.
8. 烤箱的溫度為180度,約烤20分鐘左右,中間要取出一次,再刷一遍蛋汁。[7]
烤制
1. 和面的比例要根據自家使用的原料靈活把握.
2. 餡內的鴨蛋最好用生蛋黃,這樣烤月餅時,蛋黃出的油會融進月餅餅皮內。
3. 把月餅從模具中扣出時,用力要均勻,不可反復用力,一般側扣一下,反面正扣一下即 可出來:模具中的干粉也不宜多放。
4、上烤箱烤的時間應根據月餅塊的大小,也可在烤的過程中打開烤箱看一看,以免烤焦。
5、為了烤出的月餅更香,在和面時可少加入一點黃油,但切記不可多加,以免起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