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貯存方法
鐵觀音茶葉,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良好的保健功效,被認為是21世紀的飲品之王。新茶滋味鮮爽回甘,香氣濃郁清長,倍受消費者歡迎。但是,由于茶葉生產加工季節性強,為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成品茶在貯藏、運輸、銷售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極易發生品質劣變,導致經濟價值和飲用價值明顯下降,主要表現干茶色澤由深綠、油潤到色枯、暗綠,湯色加深,茶湯收斂性減弱,滋味變淡,香氣減弱并產生陳味。
一、影響鐵觀音茶品質劣變的主要因素
1、水分水是化學反應的媒介,并參與化學反應,茶葉含水量越多,化學反應速度越快。一般成品茶含水量為5-10%,商品茶為8%左右。但茶葉的吸水性很強,若貯藏不當,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茶葉的含水量會不斷增加,內含物氧化隨之加快,導致隨貯藏時間延長,茶葉品質逐漸劣變。
氧氣茶葉在貯藏過程中,其內含成分的自動氧化是氧氣直接參與的結果
2、溫度茶葉劣變主要是由內含物的化學反應所致,溫度可影響化學反應的速度。肖菊琴等的研究表明,影響茶葉三色(干色、湯色、葉底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貯藏溫度與含水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3、氧氣茶葉在貯藏過程中,其內含成分的自動氧化是氧氣直接參與的結果。因此,氧氣對茶葉品質劣變起著重要的影響。茶多酚、維生素、游離脂肪酸等物質在氧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使茶湯色澤變紅,茶葉香氣下降,出現陳味。
光線茶葉對光的反應很敏感
4、光線茶葉對光的反應很敏感,在貯藏過程中,茶葉色素和脂類物質會因光線的照射而發生光化反應。張方舟報道,在25e環境中,用1700勒克司照度的熒光燈照射30天,茶葉顏色變褐,香氣和滋味明顯下降,維生素C全部消失,氧化物大大減少。
二、鐵觀音茶貯藏的技術
為解決水分、溫度、氧氣、光線對茶葉品質產生的不良影響,目前國內外常見的有干燥、低溫、除氧和抽氣充氮、脫氧、低濕和避光保存等保鮮技術。
1、干燥技術一般要求干茶含水率低于6%,這是保鮮技術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茶葉貯藏方法,把茶葉包裝好放置在裝有石灰、木炭和硅膠等材料的密閉容器中貯藏,控制茶葉在貯藏期間的含水率,可延長茶葉保質、保鮮期,達到保鮮的目的。但這些方法已不適應當前茶葉生產貯、運、銷發展的需要。
2、低溫冷藏技術一般采用的溫度為-5-+5e,并要求有嚴格的防潮包裝,可保鮮一年以上,是鐵觀音茶的保鮮技術中有效的方法之一,較適應現代化管理。也有研究結果認為,貯藏在-10e以下的冷庫或冷柜中,貯藏效果顯著。
除氧和抽氣充氮技術茶葉貯藏在無氧和低氧的容器中
3、除氧和抽氣充氮技術茶葉貯藏在無氧和低氧的容器中,使氧氣的濃度降至1%,接近真空狀態密封包裝,或者再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可抑制茶葉劣變過程。本技術對包裝材料及氮氣和二氧化碳要求較高,若使用的氮氣或二氧化碳純度不高,往往含有水分,包裝后常產生/加濕0現象,導致保鮮效果不理想。
4、脫氧貯藏技術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學的原理,在包裝密封的容器中加入除氧劑,經1-2天后在密封容器內除氧,使氧的濃度下降到0.1%,從而達到脫氧目的,抑制茶葉內含物的氧化。
低濕和避光保存茶葉疏松多孔
5、低濕和避光保存茶葉疏松多孔,表面積較大,具有良好的吸附水分的特性,茶葉在相對濕度80%以上的環境中,其含水量一天可達10%以上,因此,茶葉貯藏相對濕度30-50%為宜。光能加速茶葉貯藏的陳變,必須在避光條件下貯藏。
鐵觀音產地
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產地,譬如西湖龍井茶產自西湖,祁門紅茶產于祁門。那么,鐵觀音產地在哪里?
鐵觀音產地:福建省安溪縣,嚴格來說,安溪鐵觀音屬青茶。按《中國茶文化大辭典》記述:“①青茶,又稱烏龍茶,為六大茶類之一,成品茶綠葉紅邊,香味芬芳特殊。產品按地域和制法特點分有武夷巖茶、閩北青茶、閩南青茶、廣東青茶、臺灣青茶。②烏龍茶類包括福建、廣東、臺灣所產的總稱。閩北烏龍、安溪烏龍、廣東烏龍即為烏龍茶樹品種鮮葉加工的產品名稱。③閩南青茶產區以安溪為中心,包括永春、漳平等地,有安溪鐵觀音、色種、水仙、佛手、烏龍等。④安溪烏龍產于福建安溪,以烏龍種鮮葉制造的烏龍茶”。
安溪鐵觀音分內外安溪之說,也有分南北兩線之說
安溪鐵觀音分內外安溪之說
“內安溪”在于安溪西部,這里群山環抱,峰巒綿延,云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700-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5-18度,無霜期為260-324天,相對濕度在78%以上,山區大部分為酸性紅壤,ph值4.5-5.6之間,土層深厚,適合種茶。在內安溪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彥。
內安溪北線產地有祥華
內安溪(北線)產地有祥華、長坑、感德、劍斗等地,南線有西坪、大坪等地。內外之分其實簡單的說就是高海拔茶區和低海拔茶區之分。高海拔茶區,比如西坪、祥華、感德等高海拔茶區,一般氣候溫和,日照短,晝夜溫差較大,云霧彌漫,雨量充沛,土壤理化性能好,腐殖質含量較高,土層深厚,多為山地棕壤,質地為砂質壤土,表層有機質含量較多,礦質營養豐富,pH值4.5~6.5,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在高海拔茶區,其獨特的生態環境,特別有利于鮮葉中含氮化合物和某芳香物質的形成積累,氨基酸、茶氨酸含量較高,呈清香型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較多,而具苦澀味較重的茶多酚含量較低。此外,海拔較高茶區,茶樹纖維素合成速度較為緩慢,鮮葉的持嫩性增強,此為優質茶品質形成也奠定了基礎。且高海拔茶區地處深山,大都以茶為產業,整個生態環境優越,污染小。
而外安溪,地處縣城交接部(極易受污染),海拔較低,日照時間長,溫差變化不大,土層較薄,因此相對于“內安溪”茶,質量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