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功效與作用 喝茶竟有那么多好處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1-16 09:06   7,379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鐵觀音鑒別小常識四

現今很多人崇尚輕發酵的臺灣茶,所以有些時候鐵觀音的加工過程也受到了影響,比如減輕發酵程度,減少包揉次數,這就導致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鐵觀音,并不是墨綠色的,顏色淺而味輕。

鐵觀音鑒別小常識之本山:本山為現在市場上用來魚目混珠的茶葉之一。本山干茶外形都與鐵觀音相似,但是入手感覺偏輕。從茶底來看本山茶葉型橢圓較鐵觀音葉子修長;本山葉薄質脆,相較之下,鐵觀音葉底明顯要肥厚得多,而且彈型好,不易扯破;本山葉片稍內卷,葉緣波浪明顯,葉齒大小不均,牙密而且細長,而鐵觀音的葉子葉齒均勻,間距沒有那么細密,而且齒形鈍而柔和,且不規則。

另外有一個很方便的分辨方法就是觀察茶梗:本山的茶梗細而長,由于做工的原因,茶梗一節一節的,很像竹節,干的鐵觀音茶梗,一折就斷,斷面整齊,決不拖泥帶水。但是本山的干茶梗,無論怎么折,斷面邊緣都會有帶著一些茶梗表皮粘連著,也就是所謂的“肉斷皮不斷”現象。

毛蟹的干茶就比較好分辨

鐵觀音鑒別小常識之毛蟹:毛蟹為現在市場上用來魚目混珠的茶葉之一。毛蟹的干茶就比較好分辨,因為上面會有很多毫毛。泡開之后,可以看到葉形橢圓,尖端突尖,毛蟹的葉底較厚,但是葉質較脆,一扯就破了,沒有鐵觀音葉子那樣良好的彈性。葉子邊緣的鋸齒尖銳,有點兒像鷹嘴。

鐵觀音鑒別小常識之拼配茶

至于拼配茶就比較麻煩了,因為里面有混有一部分鐵觀音葉子,所以更加具有迷惑性。如果沒有鐵觀音鑒別的經驗的話,一個比較麻煩的辦法就是多拿幾個泡開的葉子看看。

是否學會鑒別的關鍵還是得多品

其實不管本山毛蟹還是拼配茶,湯色都偏淺,茶湯寡而不醇厚,入口缺乏滑度甚至有青澀味,茶香單薄,而且沖泡的次數明顯較少。甚至三四泡后,你就能明顯察覺出茶香和茶湯的質量迅速下降。拼配茶的茶香和味道更是駁雜不純,多加比較,自然就能分辨出來啦。

是否學會鑒別的關鍵還是得多品,積累經驗與感受,鐵觀音鑒別能力自然也會漸漸提高。

六大要素判斷秋季鐵觀音品質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精品茶葉之一,秋季鐵觀音雖不及春季鐵觀音的品質,卻也別有一番滋味。如何判斷秋季鐵觀音的品質?以下六大要素教您判斷秋季鐵觀音的質量。

第一,看條索

就是看茶葉的外觀,凡外形肥壯、圓實、勻整、手感沉重的為上品。

第二,觀色澤

未泡前色澤烏油潤、砂綠明顯、紅點鮮艷、干茶香氣清純的為上品。

第三,聞香氣

沖泡后富蘭花香,香氣清高、馥郁、悠長的為上品。

滋味甘鮮醇厚

第四,嘗滋味

滋味甘鮮醇厚、厚而不澀、回甘悠長、富有“觀音韻”特征的為上品。

第五,視湯色

湯色金黃、清澈、明亮的為上品。

第六,評葉底

就是看茶渣,葉底肥厚、軟亮、有彈性,呈“綢緞面”,大小一致,斷碎少,完整多“青蒂綠腹紅鑲邊”明顯的為上品。

五種茶葉色澤不一原因何在

帶黃炒菁溫度太低

帶黃

炒菁溫度太低,時間過長。炒菁時,水氣排除不良(未適時送風或炒菁機構造不良)。初干時,投入量超出干燥機的容量,或干燥層太厚,致水氣排除不良而悶黃。團揉溫度高,時間長。滾筒整形,投入量過多,致水氣排除不良而悶黃。短期貯存不當,色澤劣變(包裝不良,高溫,高濕下,短期貯放,此類茶樣多帶輕微陳茶味)。

暗墨綠

含水量高的茶菁(如下雨菁,露水菜,幼嫩芽葉)萎凋不足。炒菁時,芽葉中的水分含量,未適當藉熱蒸散而降低。(炒菁后,茶葉水分含量仍高)。

黑褐(俗稱鐵銹色)

萎凋不足,而大力攪拌,致使芽葉嚴重擦傷或壓傷,強迫茶葉異常發酵所致。(若萎凋與發酵正常進行(緩慢進行)則葉緣轉成紅褐色,即所謂的綠葉紅鑲邊)。

帶灰茶葉熱團揉過程水分含量控制不當

帶灰

茶葉熱團揉過程,水分含量控制不當,茶葉已達七,八成干(含水量12-20%)仍進行強力團揉或溫熱(50-80c)長時間圓筒覆炒。滾筒整形時間控制不當,茶葉已達七,八成干,仍繼續滾筒整形。(但眉茶,珠茶因要求帶銀灰光澤例外)。

茶葉貯存不當色澤劣變

暗褐帶黑

茶葉貯存不當,色澤劣變(包裝不良,高溫,高濕下,長期貯放,此類茶樣多帶陳茶味)。高溫(130c以上)長時間烘焙。(此類茶樣多帶火味)。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295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