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茶
鐵觀音是指鐵觀音的泡法與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nèi)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鐵觀音、烏龍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更講究的人還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龍井”、“雀舌”等。什么鐵觀音種的茶用多高溫度的水,其沏、沖、泡、煮方法都各不相同。
觀茶
即觀看鐵觀音茶葉的形與色。鐵觀音茶葉一經(jīng)沖泡后,形狀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到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
品茶
品安溪鐵觀音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鐵觀音茶香。嗅茶香先是嗅未經(jīng)沖泡的干茶葉。
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鐵觀音茶葉一經(jīng)沖泡之后,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出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品茶完畢后,可以嗅聞鐵觀音茶蓋及杯底的余香。
鑒別
鐵觀音鑒別方法是“干看外形”和“濕評內(nèi)質(zhì)(沖水開泡)”這兩個程序。
1、觀看外形
主要是觀察鐵觀音的外形、色澤、勻凈度和聞茶米的香氣。凡外形肥狀、重實、色澤砂綠,干茶(茶米)香氣清純的,此類茶即觀音特征明顯均為上品茶;反之為次品茶。
2、濕評品質(zhì)
茶葉經(jīng)沸水沖泡后鑒別其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
(1)嗅香氣:先嗅香氣是否突出,再區(qū)別香氣高低、長短、強弱、純濁。嗅香時采用熱嗅、溫嗅、冷嗅相結(jié)合的方法。凡香氣突出,香氣清高,馥郁悠長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2)嘗滋味:用茶匙舀取適量的茶湯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過舌頭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轉(zhuǎn)滾動,使口腔各部位的味細胞作出綜合的滋味感應(yīng)。
凡滋味醇厚,醇而帶爽,厚而不澀,富有品種“韻味”特征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3)看湯色:看茶湯的顏色深淺、明暗、清濁等。凡湯色橙黃明亮的(簡稱是綠豆湯)的為上品;暗濁的為次品。
(4)觀葉底:經(jīng)沸水沖泡過的茶葉(稱為“葉底”,俗稱“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盤中,觀察葉底。凡葉底柔軟、“青蒂綠腹”明顯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儲存方法
影響茶葉品質(zhì)的原因有五個:水分 、溫度 、空氣 、光線 、異味。
一般都要求低溫和密封真空,這樣在短的時間內(nèi)可以保證鐵觀音的色香味,但是在實際的保存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茶葉保存時間雖不長,但色香味卻均不及開始泡飲的情況,原因在于茶葉發(fā)酵后的烘干程度。
1、現(xiàn)代貯藏方法中,效果較佳的是
抽氣充氮貯藏法
是在密閉的盛器中,用氮氣取代空氣,使茶葉在無氧條件下貯藏。
具體做法是:先將經(jīng)過乾燥的茶葉裝入帶有卷邊蓋的茶罐或鋁箔袋內(nèi),然后抽去空氣,充入純氮氣,后密封。茶葉貯存在充氮的盛器中,能夠防止茶葉內(nèi)含物耿氮化變質(zhì)。
在常溫下,一般在一年內(nèi)可保持品質(zhì)不變。如能置于低溫狀態(tài)下貯藏效果更佳。
低溫貯藏法
是在低溫狀況下,防止茶葉氧化變質(zhì)。具體做是:先將干燥的茶葉(茶葉含水量百分之五以下),裝入密封性較好的貯器中,置于攝氏三度以下低溫貯藏。大宗茶葉貯存,要建造專用冷庫,防潮、隔熱,庫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2、居家飲用的少量茶葉,常采取
罐藏
好是錫罐,或雙層蓋的鐵皮罐,將茶葉用紙包好,或直接裝入罐,盡量搖緊裝足,不留空隙,減少罐內(nèi)空氣,以有利于保持茶葉的品質(zhì)。裝好后,蓋好雙層蓋,蓋日縫用膠紙緊封。罐外再套兩層尼龍袋,并緊扎袋口,如將罐茶貯于冰箱內(nèi)或干燥器內(nèi),效果更好。
尼龍袋貯藏等簡易方法
尼龍袋貯藏,要選用無毒無味、密閉性較好的尼龍袋。先將茶葉用干凈的白紙包好,再裝入袋中,輕輕擠壓,使袋內(nèi)空氣排出,緊扎袋口,然后再取一尼龍袋套在裝好茶葉袋子外面,排氣后緊扎袋口,置于乾燥、無味的鐵筒內(nèi)貯存。
習茶技藝
沖泡方法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于壺內(nèi),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鉆研茶的特質(zhì),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安溪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guān)。“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好,茶具以小巧方便為佳,如果用炭火來燒水那是好不過。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1 白鶴沐浴 (洗 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 烏龍入宮 (落 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zhuǎn)動。
4 春風拂面 (刮 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關(guān)公巡城(倒 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韓信點兵 (點 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鑒嘗湯色 (看 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 品啜甘霖(喝 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沖泡藝術(shù)
對于沖泡藝術(shù)而言,是講究理趣并存的程序,講究形神兼?zhèn)洹2璧臎_泡程序可分為:備茶、賞茶、置茶、沖泡、奉茶、品茶、續(xù)水、收具。
鐵觀音好用蓋碗的陶瓷茶具沖泡,盡量用純凈水,每次沖泡都要沸水為佳,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至三十秒為香,到第五道后浸泡時間稍加延長。
不超過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無明顯茶香后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tài),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沖泡過程中左右手要盡量交替進行,不可總用一只手去完成所有動作,并且左右手盡量不要有交叉動作。 沖泡時要掌握高沖低斟原則,即沖水時可懸壺高沖、或根據(jù)泡茶的需要采用各種手法,但如果是將茶湯倒出,就一定要壓低泡茶器,使茶湯盡量減少在空氣中的時間,以保持茶湯的溫度和香氣。
品茶包括四方面內(nèi)容:一審茶名,二觀茶形色澤(干茶、茶湯),三聞茶香(干茶、茶湯),四嘗滋味。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