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的做法
制作工序
采摘
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占15-2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占25-30%。
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1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占25-30%。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制造,以午青品質為優。
鐵觀音茶的采制技術特別,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采摘。
涼青
鮮葉按標準采收進廠經過涼青后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后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后移入室內涼青后進行做青。
做青
鐵觀音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
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并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后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
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朱砂紅色,葉中央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
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復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復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為止。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簸揀
慢烤后的茶葉后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
搖青技術
鐵觀音初制搖青技術為例具體解釋。
1 “走水”獲高香“保青”是關鍵
消酸型鐵觀音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通過搖青,使“嫩梗中所含有的相當數量的芳香物質”和含量比芽葉高出1-2倍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兒茶素隨水分擴散到葉片,使之與葉子里面的有效物質結合,一道轉化成更高更濃的香味物質。
2 “三守一攻一補充”
鐵觀音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說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數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后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
“一補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數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后,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3 “消水”程度的掌握
“消水”即茶青的水分喪失情況?!跋边m度的掌握,是搖青的技術所在。因季節、氣候及品種的不同而異。鐵觀音搖青“消水”適度的掌握,應掌握“春消、夏皺、秋水守牢”的原則。
4 “發酵”程度的掌握
“發酵”程度的掌握。應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紅”的原則,因為春秋季節氣溫比較低,葉子變紅較慢,幫搖青可搖到梗葉水“消”,有較高的清花香顯露,再行殺青。而夏暑茶氣溫較高,葉子邊搖邊“發酵”,就不能等“梗葉消,有高香”了。而主要是看葉子紅變適度時,就要立即殺青,否則變會“發酵”過度,降低品質。
5 低溫低濕的北風天
消青型鐵觀音北風天是制高級茶的好天氣。因為在這種天氣下,葉子中的多酚類的酶促氧化進行得比較緩慢,葉子發酵比較慢,搖青可搖到“梗葉消”,使葉子里面的內含物能充分轉化為成茶的香氣和滋味物質,同時,在低溫低溫隋況下,葉子內含物的化學變化比較緩慢,物質的轉化,積累大于消耗,并有利于搖青時的“保青”,使“走水”能順利進行。
梗中豐富的有效物質能得以充分的利用,所以說“北風天”是制觀茶的好天氣。
拖酸制法
一是回青、二是拔青、三是拖青。對比正炒茶,區別如下。
正炒茶: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12點前炒青(殺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二、回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15-18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拔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22-24點前炒青(殺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黃色或深金黃。
拖青制法:采青后第三天6-10點前炒青(殺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餿味,久浸則茶湯轉橙黃色,葉底硬挺暗綠。
怎么喝鐵觀音茶
品飲方式
使用陶制小壺、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燙熱,然后在壺中裝入相當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壺容量的茶葉,沖以沸水。
頭兩道茶水通常會被舍棄,因茶葉初展,遛塵尚存,焦澀之味亦略重,不適合入口。這兩道茶水會被用來溫洗茶杯,兩道水之後,茶杯也溫暖待承了。第三道沸水沖入壺中,1至2分種後將茶湯勻傾入小盅內。
沖泡技巧
要從水、茶具、沖泡時間入手。水要用山泉水為佳,好的水質可以更好的發揮出茶的內質。用100℃開水沖泡佳。
1、清香系列產品
原料均來自鐵觀音發源地安溪高海拔、巖石基質土壤種植的茶樹,具有“鮮、香、韻、銳”之綜合特征。
沖泡方法:每次5-10克放進茶杯,用沸水沖泡,首湯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長,但不可久浸,可連續沖泡6-7次。礦泉水或純凈水沖泡,山泉水泡飲效果佳。
2、濃香系列產品
以傳統工藝“茶為君,火為臣”制作的鐵觀音茶葉,使用百年獨特的烘焙方法,溫火慢烘,濕風快速冷卻。
濃香型鐵觀音則要用紫砂壺泡,并且要用大嘴的。
如果用小嘴的紫砂壺不利于茶葉的散熱,茶葉在壺里很快就會“熟化”,茶葉的滋味會體現出“澀”的一面。
3、韻香系列產品特色
“觀音韻”是安溪鐵觀音特有的韻味,是正宗鐵觀音的品質和特性的象征,色、香、味俱全。由于產地的原因:內安溪鐵觀音韻味純正、外安溪鐵觀音韻味次之 、華安鐵觀音韻味則微。
4、炭焙濃香型系列產品
特色制作方法是在傳統正味做法的基礎上再經過120℃左右烘焙10小時左右,提高滋味醇度,發展香氣。
原料均來自鐵觀音發源地安溪高海拔、巖石基質土壤種植的茶樹,經過精挑細選、傳統工藝精制拼配而成。茶葉發酵充足,傳統正味,具有“濃、韻、潤、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韻味足,長期以來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韻香型鐵觀音要用蓋碗泡,因為蓋碗是白瓷制作,不吸味,導熱也快。
注意事項
用保溫杯泡茶的做法是錯誤的。茶葉如果用保溫杯泡茶,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恒溫的水中,茶葉中的茶多酚、單寧等物質會大量浸出,使茶水顏色濃重、味道苦澀。因此,茶具應選擇透氣性較好的陶瓷類,如用紫砂茶壺泡茶,不失茶之原味。
品茶步驟
品鐵觀音茶一般由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序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