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色小吃:紅燜羊肉
簡介
紅燜羊肉起源于河南新鄉,其主要原料是羊肉,主要烹飪工藝是燜。成品肉嫩、味鮮、湯醇、價廉,深受廣大食客喜愛。紅燜羊肉作為美食中的精品,其營養價值及健身功能不言而喻。據《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性溫味甘,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身;可正氣祛邪、治畏寒怕熱;補元陽、宜血氣的滋補上品;對寒暑侵襲、冷熱不均、四肢無力、產病后虛弱有奇效”。
特色
紅燜羊肉起源于河南新鄉,由李武卿先生創制,65歲的李武卿抗美援朝到過朝鮮,在西藏當過邊防軍。老先生說當年在四川時就遍嘗蜀中火鍋美味,后來又北上京城,經常到東來順涮羊肉以飽口福。愛吃也愛琢磨的他就尋思著將這南北兩大火鍋的美味合到一塊兒,更適合咱這中原人的口味。時間一長,他還真琢磨出了充分體現中原人氣質性格的紅燜羊肉火鍋。
說起紅燜羊肉的歷史,那最早是1988年,李老先生退休后就用鄰居家的一間臨路的房,開了間飯莊,想不到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一些老食客,幾乎是天天來吃。
紅燜羊肉,以肉嫩、味鮮、湯醇、價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評,很快便風靡牧野。一些頭腦精明者也抓住這一商機,由食客變成了老板。紅燜羊肉很快便紅遍中原,闖進京都,成了名聞遐邇的一道豫菜新品。在最鼎盛的1995年到2007年間,新鄉、鄭州等地出現了“紅燜炊煙浩蕩處,今日早市沒有羊”的奇特景觀。
做紅燜羊肉講究火候、輔料、配料、吃法等。紅燜羊肉特色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
做法
食材準備:羊肉、棗、白蘿卜、土豆、枸杞子、食鹽、姜、蒜、八角、桂皮、干辣椒、料酒、生抽、辣椒醬、白胡椒、大蔥、香葉、植物油
制作步驟:
1、羊后腿肉洗凈,切成小塊。白蘿卜、土豆去皮切塊
2、燒一鍋開水,水沸騰后將羊肉塊放入焯2分鐘后撈出,再用熱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
3、鍋中熱油,倒入蔥段、姜片、蒜末爆香后,放入焯好的羊肉塊,倒入料酒,翻炒3分鐘后,加辣椒醬和生抽,炒至羊肉上色
4、將炒好的羊肉盛入砂鍋中,加入大料、桂皮、香葉和清水,水要沒過羊肉
5、水燒沸騰后,撇去沫子,加鹽、胡椒粉,再加入蘿卜、土豆塊、紅棗、枸杞,轉小火燉約50分鐘
6、吃完羊肉的湯可接著燉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