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這種肉的趕緊扔了)培根就是由豬肉腌制和煙熏而成,有著濃濃的煙熏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胃口大開。說起培根的做法,那是怎么也說不完的,太多太多。想知道培根是什么肉以及培根是什么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培根雖然好吃又便宜,但不代表它就是健康安全無危害的。凡是經過長時間腌制或煙熏過的食物都是有可能患癌的高發食物,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考慮,家里有這種肉的趕緊扔了。
培根雖然好吃又便宜,但不代表它就是健康安全無危害的
近日,WHO的“吃肉患癌說”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軒然大波,既有消費者恐慌性拒買、肉類行業不淡定的反擊,也有部分民眾的不以為然。
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引發眾多關注,在于人們對于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
蘇珊娜·瓊斯,據稱是“目前世界上長壽的人”。作為非洲裔、祖父母為奴隸且為佃農之女的蘇珊娜·瓊斯,1899年7月6日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人就橫跨了3個世紀,見證了“大蘋果”(美國紐約)的移民潮、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尼克松“水門”事件、美國“9·11”恐怖襲擊等等。
是什么讓蘇珊娜·瓊斯如此長壽?某周刊進行了揭秘——長壽緣于上百年的習慣,即早餐都吃培根。
某周刊透露,她的廚房甚至掛著一條小標語——“培根讓一切更美好”。當然,除了培根,老太太坦言,長壽的另一個秘訣是“大量的睡眠”。
等等,培根讓一切更美好?長壽的蘇珊娜·瓊斯這么認為,可全球性的官方組織不答應。
日前,據報道稱,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火腿、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食物”,并把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列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
“對人類而言,有充分證據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會導致結腸癌。”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編纂了IARC這份報告,“加工肉包括以腌、熏或發酵等方式制成的熱狗、香腸、火腿、腌肉、肉干、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
報告還舉例稱,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還不到半根香腸的量,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不止如此,報告還稱,包括中式咸魚在內的115種物質也可能會致癌。
為此,一些國外學者呼吁公眾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轉而食用豆子色拉補充所需營養。
一些國外學者呼吁公眾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
這份報告一經出現,立刻引起外界嘩然,尤其是肉類加工行業,更是忿忿不平。諸多肉類企業直言,這份報告“荒謬”、“不可理喻”。
“這件事情非常可笑。”某專家也稱,“食用加工肉制品,根本不應和香煙(WHO的名單中,香煙也是一級致癌物)相比。”
專家說:“不必太緊張,你不會因為吃了香腸就得癌癥。重要的是,必須保持飲食均衡,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不可能有辦法避開所有有毒的致癌物質。”
“該報告自然在早餐餐桌上引起了恐慌,因為它指向了一個結論——給你的孩子吃一個培根卷,相當于將放射性元素钚攪入他們的玉米片中。”專家如是說。
但話鋒一轉便強調“別再沒事兒瞎操心了”。“現在,我們要給出的合理建議是,即使WHO公布了這樣的研究結果,但內行的醫學意見稱,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適量食用培根完全沒問題”。
面對外界質疑,專家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對個人而言,因食用加工肉制品而得結腸癌的風險依然較小,但這種風險會隨著食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軒然大波
“以后,再也不能愉快地吃肉了。”當網友發出如此描述時,業界就已知道,不再是猜測,也不再是臆想,“吃肉致癌說”上了WHO的報告臺。
就在WHO上述報告發布前的三天,英國某報道中就透露,WHO預計將宣布加工肉食為“致癌物”。
“加工肉食包括火腿、培根和香腸等,且致癌程度高,與香煙、石棉、砒霜等‘并駕齊驅’。”雜志稱,“WHO還認為,加工肉食比原先預想的還要致命。”
這就是網絡上“吃培根等于吃砒霜”的由來。對此,路透社解釋,加工肉被IARC列為與煙草、石棉和柴油煙氣同一類的致癌物,“但報告沒有就它們的致癌風險等級進行比較,表明吃肉不像吸煙那么危險”。
還有媒體解釋,WHO“致癌物”分級是根據“致癌證據”強弱而定,與“致癌性”強弱(“毒性”)無關。
事實上,IARC官方發布的報告是如此表述的:將火腿、香腸、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食物”,并把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列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
關于食用牛肉、羊肉、豬肉和馬肉等紅肉,另一種說法是,“有限證據”表明,紅肉“有致癌作用”,“可能主要是引發結腸癌、直腸癌以及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罪魁禍首。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出的“可能”致癌物還包括草甘膦及許多滅草劑中的活性成分。
但與香煙、石棉、砒霜等不同,肉制品的癌癥報告,還是立刻引來了市場的軒然大波。因為,這顛覆了人們對食肉的看法。
一個事實是,不管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關肉類消費都很高。近日公布的2014年肉類消費新數字中,澳大利亞就重登食肉之國排名第一的寶座——人均一年吃掉的肉類比美國高170克。
美國和中國的肉類消費量同樣很高。公開數據顯示,美國是世界上愛吃肉的國家之一,每年人均消費肉類235磅(約106.6公斤),相當于每人一年吃掉470個大漢堡。
2012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62.7公斤,年均增速達2.2%,中國成為世界上肉類消費增速快的國家。同時,中國肉類消費總量達到8483萬噸,占全球肉類消費總量的27.8%。
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62.7公斤,年均增速達2.2%
這就意味著,這份報告觸犯到了不少西方國家的出口利益,比如,在一些國家的特產中,香腸、臘肉等“加工肉制品”赫然在列。也難怪這些國家會對WHO的報告發起反擊。
英國營養專家經由英國科學媒介中心說,歐洲只有極少數人算得上“食用肉類多的人群”。“肉是如此好的鐵和鋅來源,相比蔬菜或其他補品,吃肉獲得的鋅更多”。
“雖然WHO警告香腸和火腿會致癌,但民眾不該因此不敢吃德國香腸。”農業部長表示,“沒有人應在吃德國油煎香腸時感到害怕”。
10月30日下午,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名譽會長表示,WHO將加工肉制品列為一類致癌物缺乏充分證據,以偏概全,建議撤銷報告。
肉企受創
暫且拋開消費者不談,上述報告的出現,首先打擊的還是市場中的肉類企業。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大的肉類加工商,在上述報告出現后,股價立即大跌5%。盛產香腸火腿及烤肉的德國、西班牙等國,相關行業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韓國多家大型超市近的數據顯示,韓國各大超市加工肉制品銷量銳減近兩成,其中,某超市10月28日單日加工肉制品銷售量比20日減少了16.9%。
受如此影響,相關產業不可能還坐得住,反擊就此展開。美國知名肉類食品加工企業稱,該報告忽視了肉類對健康的益處,“肉類是人體所需要的重要營養物質,其重要性遠勝于理論上的風險”。
美國肉類協會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是對常識和此前無數報告的公然挑釁,“肉和癌癥之間沒有關聯。科學研究證明,癌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是由單一食物引發的”。
“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食用的加工肉制品數量是建議標準的兩倍,但像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等地中海飲食習慣的國家卻擁有全球長壽命的人,健康狀況極佳。”北美肉類協會主管反駁說。
農牧協會批評,“WHO高分貝的警告聲,恐怕讓意大利18萬名肉品業員工的生計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國家的消費者很淡定。據外媒報道,多數法國人認為,蔬果有農藥,魚肉有重金屬,吃什么都有風險。因此,他們“不打算因為紅肉和加工肉品有致癌可能性就少吃”。
為此,一項在線民意調查,詢問讀者是否會因為WHO的警告就減少紅肉和火腿香腸的食用量。終的結果是,有近4.7萬名讀者參與此項調查,七成法國人表示不會因此少吃肉類加工食品。
關鍵看量
一方是WHO的報告,言之鑿鑿,并強調有800多份研究報告支持其結論;另一方是各國對這份報告的反擊,認為報告“危言聳聽”、“以偏概全”。
那么,加工類肉制品和紅肉,到底會不會致癌?又會對消費者造成哪些真切的影響?
有一份針對歐洲十國逾44萬人的研究發現,與較少吃加工肉制品的人相比,吃得多的消費者,過早死亡率增加了44%。
因心臟病死亡率增加了72%,癌癥增加了11%。“如果每天吃加工肉食少于20克,可預防3%的早發死亡”。
英國某報道引述近一項匯總了17個前瞻隊列的分析發現,“每天多食用一份加工肉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增加15%,癌癥死亡增加8%。”
“加工肉類中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較高。”有消息稱,“還有很多加工肉食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亞硝酸鹽,使之含有致癌物亞硝胺,同時還含有大量的鹽分。這些對身體產生了不良影響。”
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亞硝酸鹽,使之含有致癌物亞硝胺
但英國報道強調,各類數據并沒表明致癌物到底是肉類、腌制過程中使用的亞硝酸鹽、發酵產物,還是熏制過程中的煙。
“眾所周知,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那么,可以吃全麥面包培根三明治嗎?用有機豬肉和鹽制成的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的致癌性,是否與為徹底消滅致命菌(密集飼養中存在的風險)而加入防腐劑的超市香腸處于同一水平?”某報道質疑稱。
專家認為,WHO報告“主要是參考對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結果”,現有的動物實驗證據不充分,更缺乏嚴謹的人體實驗研究。
“現有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以過量攝入為前提,與常規的攝入水平明顯不符。即便如此,也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癌癥與食用紅肉和加工肉有關。”專家說,“流行病學研究中的調查對象主要是已經患病的人群,其真實病因并不清楚,僅通過歷史回顧方式記錄病人飲食情況,缺乏嚴格意義上的人體量效關系實驗,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應受到質疑。”
事實上,就在全球媒體討論之際,有一點很少被關注,就是忽視了“過量”食肉的概念。媒體引述的報告是這么表述的:每天食用100公克紅肉,將增加17%罹患直腸癌機率;若是每天食用50公克加工紅肉,將增加18%的罹癌率。
但正常人不可能每天都食用100公克紅肉或50公克加工肉制品。德國農業部長指出:“所有東西都一樣,重點在于量,任何東西吃太多都會對健康有害。”
食品安全專家提醒,培根、火腿、香腸都是流傳了千百年的美食,突然變成“致癌物”確實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不過,中式咸魚早在1993年就已被IARC判定為一類致癌物,腌菜在同一年被判定為2B類致癌物。更早一些的1987年,流傳千百年的蕨菜,也被判定為2B類致癌物”。
“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過去不為人知的風險被揭示出來,這是很正常的。”專家說。
專家分析稱,僅因減少癌癥發生的幾率轉而吃素、不吃葷顯然不是好的應對之道。較好的應對之道就是遵循千萬年進化形成的人類雜食的習慣。“飲食多樣,無論葷素都吃,只是適當減少一些肉類”。
還有專家不斷提醒,即使WHO宣稱了致癌的可能性,但其并沒有要求消費者完全停止食用相關的肉制品。因為,報告中也提到,“紅肉是一類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B族維生素、鋅、鐵等,是平衡人類膳食的重要營養源”。
培根的食用禁忌及適宜人群
1.脾胃虛寒的泄瀉下痢之人,不宜多食。
2.老年人、胃腸潰瘍患者禁食。
3.患有急慢性腎炎者忌食。
4.凡浮腫、水腫、腹水者忌食。
5.感冒未愈、濕熱泄痢、積滯未盡、腹脹痞滿者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忌食。
培根的食用禁忌就是像脾胃虛寒、老年人和有急慢性腎炎的患者是它的諱忌人群,而且有水腫和腹水的人群好也不要食用培根,否則的話會導致一些副作用的出現的。
從個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著國家相關制度的完善來解決食品安全的本質問題,要自覺環保、自覺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獲取,時刻注意樹立科學的飲食觀念,正確地處理好飲食、營養、健康的關系。
結語: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吃培根等于吃砒霜,你們都了解了吧。這對于喜歡吃培根的人來說,真的是極好的。看了上面說的培根是什么肉以及培根是什么,以后還是少吃點培根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