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湯方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0-24 06:09   5,991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桂枝湯方 喝桂枝湯有哪些好處

桂枝湯是治療太陽和少陽并病的方劑,是由桂枝熬制而成,主要用于發熱惡寒、肢體疼痛等癥。隨著其臨床運用和研究的深入,發現其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對頸椎病、肩周炎及其過敏性疾病、婦科病,甚至心動過速,多發性動脈炎、神經性頭痛、軟組織損傷等等都有一定療效,那么桂枝湯方主要有哪些中藥組成呢?

簡介

【處方】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復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癥猶在者,復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方解】

桂枝、生姜均屬辛溫發汗藥,但桂枝降氣沖,生姜治嘔逆,可見二藥都有下達性能,升發之力不強,雖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

更伍以大棗、甘草純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藥微寒而斂,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棗草的滋津。

尤其藥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發汗解熱湯劑,又是安中養液方藥,也就是后世醫家所謂的“甘溫除熱。”

甘溫除熱之熱不是一般的熱,是胃氣不振,津血有傷所致之熱。

有關汗出身熱的機理,《內經》有類似的論述。

如《素問·評熱病論》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

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聞其說。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這里主要是說:汗出身熱是邪氣盛,精氣虛。汗出為精液外溢,此時邪乘虛入于肌表。正氣為陽,邪氣為陰,正氣與邪氣交爭于肌表故稱陰陽交。此時精氣流于外,邪氣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湯證雖不全同于《內經》所說的陰陽交之證,但正邪交爭于肌表,汗出身熱的病機是相同的。

桂枝湯的主要性能是甘溫健胃,通過調和營衛使精氣勝而表固,邪氣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熱除。也即甘溫除熱的道理。

注意事項

仲景書有關桂枝湯方證的條文共22條,其重點講述桂枝湯適應證,概括為:

1)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時發熱汗出者;

3)發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

4)太陽陽明并病,汗多,脈遲表未罷者;

5)病下利而脈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桂枝湯的禁忌證

1) 典型的、單純的太陽傷寒表實證;

2) 濕熱內盛者;

3) 毒熱內盛者。(《傷寒論·傷寒例》"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

桂枝湯的功效

1.桂枝湯方來源于《傷寒論》,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

2.桂枝湯及其加減方現代應用廣泛,對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出汗異常、頸椎病、肩周炎及其過敏性疾病、婦科病,甚至心動過速,多發性動脈炎、神經性頭痛、軟組織損傷等等都有一定療效。

3.傷寒者,濕熱內蘊者,內熱盛者禁用桂枝湯。

結語: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內容了,通過上文大家知道什么是桂枝湯方了吧。桂枝湯方是一劑中藥藥方,桂枝湯甘溫健胃,通過調和營衛使精氣勝而表固,邪氣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熱除,對我們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哦。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1860.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