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護寶寶脾胃的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人之精血元氣都要依賴腎臟;脾則是后天之本,所以中醫有胃腐熟(消化)水谷、脾主收納營養,因此好的脾胃功能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基石。雖然腎是根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脾胃的功能往往比腎更為重要,小寶寶脾胃差,脾胃功能不調是最常見的問題。在養護脾胃功能方面,中醫科學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通過一些簡單安全的養護方法,寶寶脾胃功能恢復,吃嘛嘛香,吃嘛嘛消化,年輕爸媽可以學習一下。
藥物篇
中醫養胃健脾的藥物大都是甘溫平和屬性,極少副作用,很多家長都可以使用。
常用健脾胃中藥:黨參、茯苓、白術、黃芪、人參、淮山藥、薏米、黃精、沙參、大棗、甘草、陳皮、焦山楂、焦麥芽等,一般寶寶脾胃差都是在此基礎上化裁方藥。但是作為非專業人士,選擇一些常用成藥即可。如溫胃健脾的香砂養胃丸;健脾益氣的四君子湯;健脾養胃促進消化的參苓白術散等,都是健脾胃的佳方,有療效且無毒副作用。
按摩篇
按摩是中醫的醫療方法之一,雖然現在在臨床上用按摩的方法用的少,但是合理的按摩有著非常不錯的療效,按摩可以幫助改善腸胃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常規的方法是按摩胃脘部,即臍上與劍突下位置。這個可由父母操作,具體方法:平抱著寶寶或讓寶寶平躺,用掌根順時針摩腹15次,然后逆時針15次,交替進行,能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
二是按壓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里穴位,如上圖。足三里是人體的強壯穴位,補益必用穴位。每晚睡前給寶寶按壓足三里,能達到健脾養胃的作用,對寶寶體質也有好處。
其它篇
中醫認為粥是養胃佳品,用苡米、山藥等煮粥食用,養脾胃效果更佳。而另有一些獨特的方法也可以嘗試。中醫有內病外治的理論,通過外敷也能達到很好的養脾胃的功效。丁桂兒臍貼就是外敷藥的首選。許多家長都知道丁桂兒臍貼治療腹瀉無副作用、療效好。其實通過丁桂兒臍貼外敷還能溫胃健脾,解除腸壁痙攣,調暢脾胃功能,讓寶寶消化能力增強,從而輔助養護脾胃。
各位父母你們學會了嗎?如果你的寶寶也有這些情況,就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