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土茯苓的副作用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9-29 11:41   3,957 views 人閱讀  1 條評論
摘要: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的副作用,土茯苓功效與作用,土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土茯苓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簡介

土茯苓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

生態環境:

1、生長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見于林緣與疏林中。

2、生長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叢或山坡陰處。

資源分布:

1、分布于甘肅(南部)、長江流域以南以及臺灣、海南、云南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等地。

3、在越南、泰國和印度 也有分布。

土茯苓功效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2、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皂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3、瘰疬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

肝腎陰虧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藥后致過敏,周身皮膚瘙癢,并起散在性大小紅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發生過敏癥狀,如再加土茯苓則過敏癥狀又出現。

注意

肝腎陰虧者慎服。

①《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②《綱目》:服時忌茶。

③《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土茯苓算是一種不陌生的中藥材。很多時候會用來治療風筋骨攣痛、腳氣、梅毒等病癥。那么土茯苓具體有哪些功效呢?還可以治療哪些疾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土茯苓的食用禁忌和食用方法。希望本文能幫助到你。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并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濕熱,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土茯苓配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伍白芷除濕解毒,化濁辟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濕解毒,健脾益胃,護養肝臟之功。

現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風的防治;用于濕(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癥如高脂血癥、濕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作用

(1)梅毒

土茯苓有著去濕氣、解毒、通利關節的功效。土茯苓也是治療梅毒的重要藥材之一,但事實上土茯苓湯原來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痔瘡。后來用來治療梅毒。配方是:土茯苓4兩,皂角子7個,煎水代替茶來飲用。

(2)瘰疬潰爛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多吃為好。

(3)治療頭痛

根據不同的類型,要對應不同的藥物。治療頭痛可以選取30-60G的土茯苓,大劑量不能超過120g。服用要付的時間短7天,長要3個月。

(4)治療膝關節積液

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 重者100劑收功
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 重者100劑收功.

以身體疼痛去除淤血的藥湯為基礎,可以加大土茯苓用量,少達30g,多達120g-240g。正常病情患者20劑左右就可以見效。嚴重的患者需要到100g左右。

(5)治療急性菌痢

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穿心蓮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數為3.8天。

土茯苓的療法

1、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土茯苓200克,桂枝,白術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2、治濕瀉

白術50克,土茯苓(去皮)35克。上細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

3、治小便多、滑數不禁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儒門事親》)

4、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生姜250克,土茯苓150克(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5、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

防己150克,黃耆150克,桂枝150克,土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6、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土茯苓250克,澤瀉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術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土茯苓的禁忌

1、土茯苓忌米醋。

2、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干者慎服。

3、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
1、茯苓栗子粥

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栗子補脾止瀉,大棗益脾胃。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

2、茯苓雞肉餛飩

茯苓50g,雞肉適量,面粉200g。茯苓研為細末,與面粉加水揉成面團,雞肉剁細,加生姜、胡椒、鹽做餡,包成餛飩。煮食。源于《奉親養老書》。本方以茯苓補脾利濕,雞肉補脾益氣,姜、椒開胃下氣。用于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麥冬粥

茯苓、麥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麥冬養陰清心,粟米除煩熱。用于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干舌燥。

4、茯苓酒

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搖一次,每日飲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須發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5、茯苓膏

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濾去水,再漂再曬,反復3次,再為細末,拌白蜜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開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

總結: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非常多,能治療那么多種疾病。是不可多可的可貴藥材。本文介紹了土茯苓的用法,但是如果大家遇到了問題,還是要去醫院,在醫生的建議下增大或者減小用量,不可自己胡亂吃藥。病情較輕的可以嘗試對癥的土茯苓食療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療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www48783.com/2002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


表情

  1. 小吃培訓班大全
    小吃培訓班大全【站長】 @回復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土茯苓,土茯苓煲湯,土茯苓圖片,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煲龜,土茯苓湯,茯苓與土茯苓,土茯苓功效,土茯苓的副作用,土茯苓的作用,土茯苓價格,土茯苓煲雞,土茯苓和茯苓,土茯苓功效與作用,土茯苓的作用與功效,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