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特色小吃:常德醬板鴨
簡介
常德醬板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醬板鴨是常德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美食,它以其獨特口味“香、辣、鮮、醇”,觀之紅光油亮、聞之醬香濃郁、嘗之香辣爽口,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享有“常德一絕”的美譽。
漢族美食,“常德醬板鴨”均選用洞庭湖區蛋鴨為材料、配以30余種中成藥、10余種香料、經過15道工序而成,有著麻辣香脆的特點,回味悠長。具有健脾、開胃、減肥之獨到功效。 目前,常德醬板鴨暢銷北京、天津、深圳、珠海、海口、貴陽等全國各地。
常德醬板鴨一九九九年被評為湖南省首屆農博會優質產品獎、二OOO年十月榮獲首屆中國西部糧酒副食展銷會金獎、常德市首屆食品工業博覽會金獎、湖南省第二屆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博覽會銀獎等各項榮譽。
食材特點:“常德醬板鴨”選用洞庭湖區蛋鴨為材料、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余種香料、經過風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禮佳品。產品香、辣、甘、麻、咸、酥、綿適中,其中以辣稱奇,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膩,回味無窮,食用方便的特點。
歷史文化
楚昭王時,楚國郢都宮廷里有一位名叫石糾的廚師,手藝高超,經他烹制的菜肴,精美無比,深得楚王和內臣外賓的喜愛。石糾家住宜城蠻河岸邊,家中只有六十多歲的老母獨自生活。一天,石母在洗衣時不慎滑入蠻河,多虧幾個放鴨人將她救起;石母上岸后就病了,又多虧鄉親們細心照料,才得好轉;鄉親們又捎信到宮中,將事情告訴了石糾。石糾是個孝子,他聞訊后急忙告假,連夜趕回家里看望母親。對救他母親的放鴨人和照料母親的鄉親,他都一一上門酬謝。為怕母親再發生意外,石糾從此再不敢離家。石糾一邊照料母親,一邊謀劃著為鄉親們做點什么。他見鄉親養了不少鴨子,可是鴨蛋和鴨肉都不值錢,便將自己的手藝用上了:他把在宮中醬制天鵝和禽蛋的手藝,用來加工成醬板鴨和醬蛋(松花蛋的前身),誰吃了都說好。弄到集市上去賣,很受歡迎,還能賣得好價錢。自石糾回鄉后,楚宮中的烹飪質量不如以前,楚王食欲下降。于是宮中派人尋訪,找到了石糾,要他回宮去。石糾為了盡孝和報答鄉親,請求來人幫他辭掉宮中的差事,還請他帶回去一些自己制作的醬鴨和醬蛋給楚王。楚王品嘗后大加贊賞,對石糾孝敬老母、報答鄉親的情分,更是贊不絕口。他傳令下去,將醬板鴨和醬鴨蛋賜名為“貢品醬板鴨”、“貢品醬鴨蛋”,常年生產,供應楚宮。石糾領著鄉親們,靠著生產貢品致了富。這貢品醬板鴨、醬鴨蛋的美食和獨特制作工藝,也傳到了今天。
做法
1、選鴨:制板鴨的原料鴨愈肥愈好,并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為佳。
2、腌制:殺鴨退毛,去內臟,宰去翅尖,鴨腳,從胸脯剖開洗凈,再吊起滴干水份。
3、擦鹽:將精鹽于鍋中炒干,并加入0.125%的茴香,炒至水氣蒸發后,取出磨細。其后將鴨稱重,用其重的6.25%的干鹽。將鹽的3/4從頸部切口中裝入,反復翻揉,務使鹽均勻地粘滿腹腔各部。其余的鹽擦于體外,應以胸肌、小腿肌和口腔為主。擦鹽后依次碼在缸中,經鹽漬12小時后取出,提起后翅,撐開肛門,使腔中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為扣鹵。然后再疊于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鹵。
4、復腌:第二次扣鹵后,把花椒,五香粉,火硝(亞銷酸鹽),白糖混合均勻,抹在鴨子身上,肉厚處多抹。南京風味的應抹上甜面醬,湖南風味的加上辣椒粉,然后置缸內腓漬十個小時,中間翻一次,如果鴨大,腌的時間更長。
5、鴨子出缸后吊起滴干鹽水,用熱紗布把鴨子身內處擦干,再用兩根篾架成十字形撐于鴨子腹中,壓成板狀,晾干水分。
6、用谷草引火,撒上糠殼,待初燒青煙散去,將鴨子反復熏烘至金黃色即成。這一步另外一種方法是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