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色小吃:臺灣三杯雞
簡介
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因其烹制時不放湯水,僅用米酒一杯,豬油一杯,醬油一杯,故名三杯雞。凡到臺灣菜館,總能點到三杯雞,大家自然認為它是臺灣菜。其實,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菜。三杯雞傳到了臺灣。臺灣人對它進行了小改造,將油膩的豬油換成了清淡的食用油,而且加入了一種獨特的香料——九層塔。
傳說一
相傳很久以前,寧都有一個父親早亡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孩子。一日,母親病重,久臥在床,奄奄一息。兒子為了盡孝,出外設法討來一只母雞來給母親吃。他把雞肉放進一只破缸缽,向鄰居討來一杯米酒、一把鹽、一匙油摻在一起。用炭火燉熟后,喂給母親吃,不料香氣四溢,引來隔壁一位官廚,他夾了塊一嘗,覺得味道鮮美。后來,這位官廚不斷改進制作方法,以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米酒為調(diào)料烹雞,并取名為“三杯雞”。
傳說二
相傳數(shù)百年前,萬載縣康樂鎮(zhèn)郊有一戶農(nóng)家,姐弟二人相依為命。適逢天旱民不聊生,只好讓弟弟出外謀生。姐姐為給弟弟餞行,便將家中僅有的一只嫩三黃子雞殺了,洗凈后剁成小塊與雞內(nèi)臟一并裝入小砂砵燉燒。因家窮沒有什么調(diào)料,便隨手放些甜酒釀、醬油、豬油、姜塊等,再加蓋置柴灶上燉燒。不一會雞肉香氣四溢,嘗之其味甚美。此后,外出謀生的弟弟流浪顛沛,來到江西寧都縣一家飯館幫廚。由于勤快敦厚,被店主看中,招為女婿。后因掛念老家孤單的姐姐,征得妻子和岳父母同意后回老家探視。一到家鄉(xiāng),見姐姐窮困潦倒的生活難以為繼,于是打點行李將姐姐接來。弟弟總難忘離家時吃的那味鮮醇香的雞菜,便叫姐姐再做一次,以享賓客。客人中有一位在官府做事的廚師。見此菜風味獨特,便問做法與菜名,姐姐因其放三杯調(diào)料故遂稱“三杯雞”,此后姐弟二人在飯館里常用此菜款客,加之那位廚師又按學到的做法常做這種“三杯雞”招待達官貴人,備受顯貴贊譽。一時寧都城內(nèi)外的餐館和平民百姓,都紛紛效法制作此菜,并使此菜流傳撫州、贛州等地。
做法
食材:雞腿600克、紅辣椒1個、青辣椒1個、生姜1塊、大蒜10瓣、香菜2棵;調(diào)料:食用油500克(實耗30克)、香油1大匙、蠔油1大匙、料酒1大匙、豆瓣醬1大匙、冰糖適量;
制作流程:
1.雞腿洗凈剁成塊,生姜、蒜切片,辣椒斜切成環(huán)狀;
2.香菜洗凈備用;
3.將雞肉塊放入燒熱的油鍋中,先用小火炸五分鐘,再調(diào)成大火炸三分鐘,炸至表面呈金黃色即可撈起瀝干油;
4.鍋內(nèi)留底油,爆香姜片、蒜片、辣椒,加入炸好的雞肉塊拌炒,再將香油、蠔油、料酒、豆瓣醬、冰糖放入,用小火煮至湯汁呈濃稠狀,最后加入香菜,迅速拌炒均勻即可。